Jack2020 worte:
問題出在阿傑自己吧?他在讀書時期,可以去B市讀大學或去別的城市讀更好的學校啊,難道阿傑自己的資訊來原只有A鎮?不看新聞?不上網?不知道有別的學校可念?(恕刪)
joncehome1@ worte:
修冷氣的學徒都有3.4萬
出師自己接案子那更是有機會月薪破10萬
幾年前台塑六輕要更換所有管線
開出日薪5000以上招募焊接師父還招不到人呢?
最近送外賣的勤一點還有機會破10萬 (恕刪)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有一些人就是注定一直失敗。 我看過很多「成功人士」,妻離子散、家破人還活者。阿傑身體健康,父母家人都在身邊,就已經贏過很多人了。馬前總統不是在忙於國政,陪母親的時間比較少嗎。
無法出頭天,照樣過日子。台灣不是有新聞,開賓士自殺。
買不起房才有鬼,「這十年內」買不起房,十年後的房價很有趣...........
正常人,一定買得起房! 十年後的房價........
這算炒房幫兇嗎?多向外國人課稅跟收健保費,比較實在!!!
還有外僑!!!
tany3472 wrote:
阿傑學的是CNC,有一技之長,
但是A鎮沒有工廠,
工廠都在一小時車程外的B市跟D鎮,
阿傑做過一年的CNC工廠,
算天給工資,工作有一天沒一天的。...(恕刪)
有一技之長為什麼還要困在小城鎮??
你知道竹科絕大多數都是外地人嗎??
然後竹北變成這些人多數移居的地方
也就是說,找到薪水高的工作,再來煩惱住所
不是嗎??
有一技之長
又要自我受限於淺灘
然後再抱怨房價高
不是很奇怪嗎??
再說,你描述的CNC工廠,什麼有一天沒一天
聽必那個城鎮本身也沒什好發展
也就是說沒什麼高房價的條件
然後卻還是被形容成高房價買不起
結果魯蛇的邏輯就又跑出來了
偏鄉-學歷差-就算有一技之長也找不到好工作-連偏鄉的房子都買不起-隨便找個人成家-生個小孩複製命運
有人是創造命運,有人是被命運奴役
取決一心而已
再舉個例,我剛到竹科時
我們大陸廠有個同事,是該省第一志願大學畢業
相當於台大
他就是偏鄉青年,家當只有一包塑膠袋裡裝的衣服
離鄉背景,一無所有,但充滿鬥志與決心
反觀台灣年輕人,衣食無虞,生活順遂
卻把偏鄉兩個字當成一事無成的藉口
兩相比較,高下立判!!
tany3472 worte:
以下為真人真事
為避免對號入座,皆採化名代替。
阿傑為A鎮長大的青年,
離A鎮最近的是B市,車程一小時,
阿傑的爸爸是貨車司機,
(阿傑爸爸月收入約7萬,但阿傑沒牌,也無法搶老爸的工作來做)
阿傑的媽媽是會計,
30年前,阿傑的爸爸選擇去A鎮定居,
阿傑的爸爸認為
「在A鎮買透天,在B市只能買公寓」
阿傑的家很大,農地150坪,建坪70坪,
阿傑最自豪的就是跟人家說
「我們家很大,可以種菜養雞」
A鎮只有
「A鎮國小」「A鎮國中」「A鎮高工」
所以「A鎮高工」的學歷,
阿傑認為理所當然,
阿傑的同學90%都是這三所學校畢業,
(阿傑學的是CNC,有一技之長,但是A鎮沒有工廠,工廠都在一小時車程外的B市跟D鎮,阿傑做過一年的CNC工廠,算天給工資,工作有一天沒一天的)
阿傑在學校活潑開朗,
有一個同校的女朋友甲女。
阿傑高職畢業後,到A鎮找工作,
只有加油站跟便利商店的工作,
阿傑做了六個月,
阿傑認為「這樣下去沒有未來」,
所以他跟甲女決定到B市去找工作。
來到了B市,
阿傑才發現原來他的學歷非常低,
阿傑找了個連鎖餐廳的工作,
甲女找了個建設公司總機的工作,
兩人各自租屋,
小小5坪的房間,要價7000元,
阿傑常說「比我家裡還小,要這麼貴」
兩人打拼了六個月,
甲女跟阿傑提分手了,
只留下「我要的,你無法給我」,
阿傑從甲女的閨蜜得知,
甲女跟建設公司小開在一起了。
分手期間,阿傑經常流連夜店,
阿傑終於明白,
妹子只跟開著名車的富二代走,
阿傑想起A鎮的好.......
阿傑來到B市工作第五年了,
認識了來自於C鎮的乙女,
兩人熱戀後論及婚嫁,
兩人拿出在B市打拼多年的存款120萬,
才發現連頭期款都不夠,
阿傑跟在A鎮的老爸說,
老爸說家裡的房貸還沒還完,
不如你回來A鎮住家裡吧!
但,阿傑跟乙女跟本離不開B市,
所以兩人決定繼續租屋,再等看看,
阿傑又想到「這樣下去,沒有未來」。
阿傑的問題怎麼解?...(恕刪)
這是我們周遭經常發生的事情。
我試著從兩個角度切入。
一、從個人角度
每個人的發展際遇,與自己的資質、努力有關。
阿傑的低成就,是不是當然就是環境造成的呢?恐怕沒有百分之百的關聯。
偏鄉的教育資源固然不足,但我觀察,我國二線的城鎮,例如,故事中的A鎮,如果是二線城鎮,
不會像六都一樣擁擠,但學習資源不至於到匱乏的程度。
有些人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反而會有挫折感,
小地方的榜首,在繁星計畫裡,或許會考上很好的大學。
例如,花東地區的一流高中,還是有人可以上很好的大學,將來有一番成就。
這跟個人的資質、努力程度有很大的關係。
阿傑的生活圈,只能達到A鎮高中高職,不是地理範圍的界線,而是資質與努力的界線。
二、從宏觀角度
若搬到大都市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那大家就會一窩蜂往大都市鑽。
這樣的話,根本無解。
就算來到大都市,這些人,一樣窩在小套房裡,過著貧困的生活。
樓主有機會可以到台北市中心看一看,中山區、萬華區,有多少類似的故事?
用政府的力量,讓城鄉平衡發展,這是大工程,我們個人無能為力,
但我們有選票,可以支持任何一個願意將資源下放給鄉鎮的政黨。
首先是六都與各城鎮之間的交通運輸方式,
大眾運輸工具例如,捷運、鐵路、高鐵、高速公路等,讓區域與區域之間隔閡不至於太大。
如果城鎮夠便利,大家自然願意到城鎮居住。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