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y k worte:1:抵押給銀行逆向房貸,每月收養老金...(恕刪) 我建議選1.這個有國家背書,簽了養你到你掛掉,所以你不用去煩腦你要是活太久之類的,每個月都有一筆錢。而且在你死亡前房子還是你的還是你在住,死後歸國家所有,也剛好算是為國家為台灣盡了點心力。
沒有人覺得以房養老很虧嗎?最高只有7成,多數情況大概只有5成到6成。白話點說:銀行用市價的5成到7成收購走房子。(還要看銀行鑑價)房屋繼續使用到老死聽起來好像賺到。剩下的3成到5成殘值完全無法利用,隨便算也有幾百萬被銀行收走。身體退化是必然要面對的問題。運氣不好身體退化活到失能。單身遇到年老失能,以房養老簽下去錢花到一半。有房子也沒辦法住。銀行完全是贏家。如果房子有多間,能出租就出租增加被動收入。不能出租就賣掉,整筆收入買低風險債券,利息收入不夠用,就賣一點債券。可以拉長錢花完的時間。察覺到身體退化,無法照顧自己,就把最後自住的房屋賣掉,反正房屋也沒有意義了。拿整筆錢把自己送進安養中心,醫護設備至少齊全點。這樣錢至少全用在自己身上。至於錢夠不夠用,要看樓主的身家、消費、醫療保險、身體狀況。變數太多無法推測。
HousePig worte:沒有人覺得以房養老很...(恕刪) 其實換個方向想銀行也是冒很大的風險一間房子一般人住到老房子可能都30幾年了銀行用6、7成市價鑑價等於把之後的風險轉給銀行所以以房養老只有建立在房市上漲的前提下未來如果房市持平或下跌銀行可不是慈善事業去替你承擔那個風險講白點以房養老的政策不過是執政黨用來收買老人選票的手段而已很快就會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