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個地區的房價都有所謂的行情價, 不是一兩個月(季)可以決定出來的,
更不是買、賣雙方隨便亂喊出來的!
2.油價上漲, 鋼筋、水泥、電線、人工等蓋房子所需的原物料無一不漲, 新屋成本攀高的情況下房價沒理由下看
3.單從供需看房價還不夠, 還要看地點; 例如台北市大安、信義區、台北縣永和新店等,這類人口稠密地區的房價
會跌嗎? 尤其是未來幾個捷運工地完成後開通經過的地區抗跌性較高甚至看升!!
4.除了地點之外, 房價的高低還是要看屋況、屋齡、附近生活機能、甚至風水等等因素, 也就是說房價是可以談的
就看買、賣或仲介三方怎麼談罷了,很多案件實際成交價格都不等於公開售價
5.不要跟有錢人搶著買房,這樣永遠搶不過別人, 買到也只是讓你負擔更重
最後, 象牙塔裡學者講的話, 聽聽就好; 建議你可以多聽多看, 但不要全信, 要有自己的判斷
更應該多走動實際去探聽查訪比較好!! (ps.我所說的房價指的是自用住宅的價格)
日安~金色光芒 wrote:
我有兩個小孩,一個5歲一個兩個月,兩夫妻約賺10W.(恕刪)
我有一個朋友在台北市買房子, 養3個小孩1個老婆(家管), 月薪6萬左右而已, 我實在不曉得, 她可以, 你月賺10W的(還比人家少養一個孩子)為什麼不可以?
我只知道, 她們結婚前兩個人白天一份工作, 晚上一份, 從結婚後(12年)沒出過國, 只去過花東, 小孩沒上雙語沒上才藝....., 我常想, 現在抱怨房價高的, 真的是買不起嗎? 還是先扣掉自己的享樂花費後, 才在那邊哀嚎買不起房子? 要一個禮拜上高級餐廳一次, 要每年出國玩2次, 要用高檔手機, 小孩要上蒙特梭利, 還要英數家教...., 當魚跟熊掌不可兼得的時候, 你選擇魚, 就不要怪熊掌貴, 選了熊掌, 就不要哀怨吃不到魚!
一級地段
如北市大安 信義之類的 只會一直向上不可能向下的
二級地段
如板橋一流地區 中永和鬧區 向上機率高 也不太可能向下
其它地段
早就供過於求了 最好是不要進場 套牢是有很大的機會的
目前亂炒的那種什麼"馬上"就會漲的都是騙人的啦
只有一流地段的商辦和店面會受惠 還有一流地段的豪宅有機會
其它的住宅只有國內的需求
根本不會有什麼外商啦 外資啦 台商回流之類的來買的啦
(您想會有多金的台商回來買房子會去買在三峽或林口嗎?當然是買在信義區或是大安區呀)
國內出生率愈來愈低 小孩愈來愈少 房子現在蓋一堆
買得起的不會去買二流地段 只會往都市的精華區集中
買不起的還是買不起
那些二線都市的販厝要賣給誰呀?
不要只相信那些廣告和仲介的說法
什麼馬上就調高售價多少 開價馬上就調高了多少
實際成交有多少? 買單的有多少? 值得您深思喔
不要被政客所欺呀
炒作的行情永遠都很快就掛 回歸基本分析的基本面才是真的
眼前不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嗎?
選後的股市不就是最好的例証
錢難賺 還是多做些功課喔
以上提供大家參考參考囉
Aquila wrote:
少子化的幾十年後,台灣人口自然減少一半。那現在
多出來的房子要怎麼賣?答案是供過於求,削價求售。
你忘記隔壁有阿共等著來台灣至少有3千萬人。

只要政府開放台灣身份證取得方式。阿共來台不是夢...
炒股炒地炒房炒翻天。

alexjose wrote:
台北市買房子, 養3個小孩1個老婆(家管), 月薪6萬左右而已, 從結婚後(12年)沒出過國, 只去過花東, 小孩沒上雙語沒上才藝.....,
要一個禮拜上高級餐廳一次, 要每年出國玩2次, 要用高檔手機, 小孩要上蒙特梭利, 還要英數家...,
我周邊的例子是
兩個夫妻約8萬、頂多有員工配股 (奇美實業)。
600百萬房價1百多萬裝潢、 吃好穿好、還要帶LV.
小孩還要雙語幼稚園外加課外目前是幼稚園中班;
高檔手機、還要年年出國去歐洲、日本 、(房貸辦4百50萬)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