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mi88 wrote:
直接跟建商買新房,同...(恕刪)
以鋼性需求來看,的確是這樣。不過,不必要的裝潢同時也吃掉不少貸款利息的支出。不一定是划算的。但划不划算我想還是第二個問題。買不買得起才是第一個。
現在我也在思考如何幫助孩子購屋的問題。畢竟。不論如何。生活在那個時代都一樣。
先有個落腳之處,生活不用飄泊。才能穩定立業成家生子。(生不生孩子也沒關係,至少要活的快樂也要活的有品質)。
買中古屋晬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新屋也有優劣的點存在。
一切還是要回箒物件本身的條件來看。相信若是好物件。家人支持一下也就撐過去了。我當年也是這樣強買才能擁有自己的一棟房子。
可惜我沒有厚實的家援。否則能買到更好的物件。但有勝於無。先求有再求好是時代下不得不的眼淚。
tany3472 wrote:
其實同一地區的新成屋...(恕刪)
我覺得大大舉例太極端了,中古屋公設20% 新成屋37%
我自已也是有買房子的人,買新房今年年底才會交屋,還沒蓋好,公設比也才31%左右。
買之前看了很多中古屋,根本找不到公設比只有20%的,
比較有機會公設20%的是無電梯的老公寓,總樓層5樓高的那種。
老公寓有維護好的也有不好的,管理費便宜,但管理員只有半日班,公設打掃人員久久掃一次,中庭花園雜亂,設施老舊無人維修。
也有看過很有名氣的舊大樓,同樣20幾年大樓,外觀整齊清潔,管理室明亮大氣,管理員親切且專業。
就算房價要貴一些也是一有空屋就吸引人來看屋。
新成屋也是要看地點,建商和規畫的
有些新成屋建地很小,硬要蓋,戶數少,公設比大,管理費高,然後只能設定成獨棟的豪宅大樓來賣,
那也是沒辨法的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