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現在年輕人只買得起新房,中古屋就算了.

我只知道一堆人把自己老公寓家當傳家寶,
當黃金在賣
未來老公寓都會被淘汰
很多早就已經不符居住品質
尤其是退休老人家
如果不是住一樓
很多都是賣掉換有電梯華廈或大樓

nomi88 wrote:
直接跟建商買新房,...(恕刪)


在台灣中古屋比較貴不是正常的嗎, 經歷了歲月的考驗, 不只更保值也更有歷史價值.

nomi88 wrote:
直接跟建商買新房,同...(恕刪)


以鋼性需求來看,的確是這樣。不過,不必要的裝潢同時也吃掉不少貸款利息的支出。不一定是划算的。但划不划算我想還是第二個問題。買不買得起才是第一個。
現在我也在思考如何幫助孩子購屋的問題。畢竟。不論如何。生活在那個時代都一樣。
先有個落腳之處,生活不用飄泊。才能穩定立業成家生子。(生不生孩子也沒關係,至少要活的快樂也要活的有品質)。
買中古屋晬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新屋也有優劣的點存在。
一切還是要回箒物件本身的條件來看。相信若是好物件。家人支持一下也就撐過去了。我當年也是這樣強買才能擁有自己的一棟房子。
可惜我沒有厚實的家援。否則能買到更好的物件。但有勝於無。先求有再求好是時代下不得不的眼淚。
我覺得不能夠只看到頭期款的部分

因為後續的貸款還是要還的

而且要還幾十年

關係到您的後半輩子



建商一般會跟銀行的主管打好關係

銀行主管個人有好處,才不管銀行未來是不是會虧損

所以建商可以獲得更高的貸款額度



您的想法如果是在2008年美國釋放QE

全球貨幣政策都在擴張的階段

的確是可行的



目前2019年全球利率政策未明

萬一不幸台灣走入升息循環

您的貸款負擔就會增加



請您看一下貸款的合約

銀行在央行降息的時候不一定會降您的利息

但是央行升息的時候,一定會升您的利息的

這是標準的不平等條約,但是很多的人都沒有仔細看



Bazooke wrote:
我只知道一堆人把自...(恕刪)


這才是本篇的重點

另外,有人考慮過地震的問題嗎?
tany3472 wrote:
其實同一地區的新成屋...(恕刪)



我覺得大大舉例太極端了,中古屋公設20% 新成屋37%

我自已也是有買房子的人,買新房今年年底才會交屋,還沒蓋好,公設比也才31%左右。

買之前看了很多中古屋,根本找不到公設比只有20%的,

比較有機會公設20%的是無電梯的老公寓,總樓層5樓高的那種。

老公寓有維護好的也有不好的,管理費便宜,但管理員只有半日班,公設打掃人員久久掃一次,中庭花園雜亂,設施老舊無人維修。


也有看過很有名氣的舊大樓,同樣20幾年大樓,外觀整齊清潔,管理室明亮大氣,管理員親切且專業。

就算房價要貴一些也是一有空屋就吸引人來看屋。


新成屋也是要看地點,建商和規畫的

有些新成屋建地很小,硬要蓋,戶數少,公設比大,管理費高,然後只能設定成獨棟的豪宅大樓來賣,

那也是沒辨法的事。

光公設比 新屋 中古屋不就高下立判了嗎~?

沒有誰好誰不好?

但一千萬房價新屋可能有快四百萬在買公設,還會更高?

能不能接受看個人了。

而且你開心買新屋住個十幾二十年,不還是中古屋一棟?

差別在中古屋和更舊的中古屋......

nomi88 wrote:
直接跟建商買新房,同樣千萬宅(恕刪)

條件設定錯誤

同地段、同樣格局條件
中古的只要700萬
死刑不是萬靈丹,廢死必是萬毒王!!

jovibon0508 wrote:
我覺得大大舉例太極...(恕刪)


太極端了嗎?換個平價一點的例子。

原本住的是20年的電梯大樓,35坪(含平車3坪)公設比22%,室內有25坪,中古市場價20萬/坪。
賣掉只能拿回700萬。
賣掉找同樣大小同區域新成屋來換屋
新成屋40坪,公設比34%,室內25坪,不含車位28萬/坪,平車140萬(10坪),總價1260萬,含車位每坪單價25萬/坪。

不是一樣貴80%??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