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台灣各大地區浮誇不實的房價

george306 wrote:
...土地價值如果比建築價值還要高, 那這建築不就該拆掉蓋成樓層比較多的房子, 來增加它的使用價值嗎?...(恕刪)


容積率的限制。
浮誇的房價來 或許來是 地區的便利性

購屋不只是自住需求 還有便利需求

較密集的縣市或是區域 有著很多就業機會 與生活機能便利...等等

例如有公園 醫院 學校 百貨公司 捷運 火車站 大型購物商場

有購屋需求的民眾就會優先做考量 

當大家都想住 就會出現不同地區 有不同的價位

舉個例子:現在消費型態改變,年輕人往往 去大型賣場跑,買菜 看電影 買衣服 ..等等生活用品

造成傳統市場越來越少人,周遭同事們在討論購屋與租屋,多數都想選擇有大型購物商場區域,帶來生活之便利。

這個 區域房價 越多人需要 但土地上的住戶數量有限 越多人競爭想要的便利 價錢就越來越高.











redwine01 wrote:
請問林志玲,你說給...(恕刪)


哇哈哈 笑了

比諭的好
maxkingella wrote:
首先,台灣最國際化,最重要最密集的商業聚落在台北市,
因此,台北市衍伸出的就業量體和素質也是全台灣最龐大的,
在台灣的外商,幾乎毫無例外的都會在台北市設點
住在台北,並不會讓你高人一等(台北的房子真的70%又老又爛),
但卻能讓你解決最重要的就業通勤問題
通常在雙北離台北市近的地區,至多半小時就能到達工作地點
等到到達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顧的年齡,很多蠟燭兩頭燒的人
最不夠用的東西並不是錢,而是時間
如果你是公司高幹或負責人,更是如此~時間無比寶貴,用錢根本買不到。
而大台北地區,有全台灣最便利的交通系統和就業量體
能解決並減少家庭-公司-學校等等往返來回時間的問題。


max大的建言真的是一針見血,尤其是距離上的問題,不是高速公路就能解決。
如果選總統時,有一位敢提政見遷都到中南部,以改善重北輕南忽略中輕視東忘記外島。那一定選不上了。哈哈

蒙面裸體戰士 wrote:
浮誇的房價來 或許...(恕刪)


這種地區的便利,是集合眾人之力,投資公共財,所造成的現象,不應該歸地主獨得。
「漲價歸公」不只是口號,而且應該化為實際行動。
george306 wrote:
1. 一間房地產不管是甚麼樣的房子, 都有兩筆價值: 土地價值跟建築價值 (殘值)。 以大家比較好求生存的大都會來說, 請問一般而言應該是土地價值比較高, 還是建築價值比較高? 以台北來說, 一間小套房 10 坪要 1000 萬, 但權狀上的土地持份卻又少的可憐, 它怎麼值得這 1000 萬?
土地價值如果比建築價值還要高, 那這建築不就該拆掉蓋成樓層比較多的房子, 來增加它的使用價值嗎? 為何土地價值是大家盲目去推高的一個數字?


講的好像大家都是笨蛋,只有你看清事實一樣,
你知道甚麼叫做容積率嗎?
先把這個最基本的名詞搞懂,再來評論吧。

george306 wrote:
每次聽到房仲說, ...(恕刪)


台北市土地大概佔總價2/3建築成本1/3,小套房10坪1000萬應該是不錯的房子(成交100萬/每坪),鋼骨結構、石材用量大的豪宅推案每坪成本約30萬,如果還是小坪數成本會更高,陶朱隱園聽說一坪建造成本50萬....

對不起我認真了

房屋是看需求不是成本啦!

THE666 wrote:
講的好像大家都是笨...(恕刪)


那你怎麼不說如何增加容積率? 要如何跟政府爭取? 用膝蓋想也知道, 這是不是一個有缺陷的法規制度? 套用在以小坪數土地如透天屋適用嗎? 合理嗎?

抬頭看一下天空吧, 比你想像的還要高, 空間還是很大很多的, 懂嗎?

lawtaipei wrote:
這種地區的便利,是...(恕刪)


說得好! 這也是個重點! 不然叫那些炒房的人去沙漠炒呀

ugogy wrote:
台北市土地大概佔總...(恕刪)


算法有點怪怪的, 那獲利的 % 在哪裡? 建商怎麼賺? 豪宅的建築成本再怎樣也不可能高到哪裡去 (不要把內部裝潢成本也算在內), 因為原物料成本不可能差多少~ 土地, 才是一個很大的分母!

我認同房屋也是看需求, 如同我有回覆過的, 就算需求再怎麼大, 請大家抬頭看, 天空是無止盡的!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