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rosoul lan wrote:很多人預測少子化 ...(恕刪) 因為人口組成本來就不會隨機均勻分布況且人類有自主意識,社會化,還有團體合作生活的特性所以少子化的話 房價當然也不會因此均勻減少如果照這邏輯的話以後少子化難道未來平均每個小孩會得到更多遺產? 未來的小孩平均更有錢?可是有的父母是留下巨額遺產,有的是債留子孫捏
ldw406 wrote:沒把握的話,依較壞...(恕刪) 就像有的人對大跌有莫名的把握,我也覺得很奇怪啊?如果以數學機率的概念去解釋的話常態分布的機率密度函數曲線呈鐘形曲線也就是"大漲"跟"大跌"這種極端值都是低機率發生而"小漲""持平""小跌"這種才是高機率發生
sherrymay wrote:如果以數學機率的概念去解釋的話常態分布的機率密度函數曲線呈鐘形曲線 房價漲跌適用鐘型曲線理論嗎?這應該要把房地產過去的走勢拿出來驗證才知道。另外,即使某事件的發生機率最高,決策時最好還是要一併考量發生機率較低的事件比較保險,就像飛機失事的機率雖然不高,但還是保個意外險比較好,不過每個人的決策模式不同,我也只是提出我偏好的模式而已,並不是說你的決策方式不好。
ldw406 wrote:房價漲跌適用鐘型曲...(恕刪) 因為沒有直接證據可以證明台灣會複製日本泡沫經濟中國都市跟香港就蠻像的(日本泡沫經濟時是五年左右急漲300%以上)不過確實要給自己最後退路,所以我把每月房貸預算壓在1/4戶所得以內
sherrymay wrote:因為沒有直接證據可以證明台灣會複製日本泡沫經濟 沒錯沒錯,畢竟台日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不能直接套用日本經驗。sherrymay wrote:中國都市跟香港就蠻像的(日本泡沫經濟時是五年左右急漲300%以上) 同上,即使中港和日本也有相似之處,但仍有許多不同,也不能直接套用日本經驗。只能說,各國房地產有其獨特性,他國經驗可以參考並避免重蹈覆轍,但還是不能直接套用。sherrymay wrote:不過確實要給自己最後退路,所以我把每月房貸預算壓在1/4戶所得以內 不錯不錯,這樣感覺比較安全,比通常建議的1/3更嚴格,房市不好時,還是保守點讓人安心
ldw406 wrote:不錯不錯,這樣感覺比較安全,比通常建議的1/3更嚴格,房市不好時,還是保守點讓人安心 XD 因為我打從一開始就是避險才想買房啊(小的生性怕死)因為不想未來萬一哪一天房租漲到租不起台北的舒適圈,所以才想買房啊啊啊 但是一直被勸退 why~~~如果要買的話絕對要買自己能力負擔內的房子這是真理沒錯。永遠租房的風險不會比房價大跌還要小,更要掌握自己的預算跟存款(因為房租無止無盡而且漲的機率超大)各自選擇想承擔的風險囉
我覺得房地產如果跟少子化及老人化有關係,那之一就是老年人口越會往都市集中,因為便利性,醫療 採買 大眾交通等都是因素,年輕時機車 腳踏車 汽車一開就出門,越老越沒辦法,少子化也讓人對空間需求沒那麼多,建商賣房子是看總價,所以一樣的總價,坪數越來越小,當然會覺得單價一直上漲,進而再推升總價政府投入建設及資源的,也是以區域人口數為首要計算考量所以市區越來越擠,鄉下越來越寬是必然的台灣腹地雖然小,可是人口也不多應該也會有這種趨勢,我是沒各城市的人口移動數據有辦法弄到的人可以研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