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一下連結的那篇文章:1. 這年頭已經不同了,薪水不增反降?:實值薪資下降沒錯,但名目薪資是上漲的,難道未來大家薪水會愈領愈少?基本工資會往下降?2. 14年後,人口減少三分之一:指的是27歲的人口,大家容易誤以為是台灣的總人口,總人口減少三分之一還得了.3. 利率問題:低利時代不會變,除非台灣有重大經濟變化或成長,不然利率高不起來.4. 政策雖然不希望房價漲太高,但政府沒有希望房價往下跌,因為這會影響經濟成長率.5. 人口結構的供需,只討論要需求,供給呢?供給在那裡?
Ken一路發 wrote:因為建商是不會做賠錢生意的.ex.土地一坪300萬,建設成本10萬/坪,建蔽率600%,管銷成本約15%,成本就是:310萬/6*1.15=59.42萬 建蔽率600%是什麼東西?話說回來,有一些項目是免計入容積,但這些項目你還是必須付錢給建商,如果再加上獎勵容積呢?實際上可售面積不止你說的這樣。建商不會做賠錢生意並沒錯,但是他們的成本絕對比你算的低很多,很多事情請教谷哥大神就會有答案。
RomeoGT wrote:建蔽率600%是什麼東西?話說回來,有一些項目是免計入容積,但這些容積你還是必須付錢給建商,如果再加上獎勵容積呢?實際上可售面積不止你說的這樣...(恕刪) 說錯,Sorry,是容積率!!!舉例而己,"example",每塊地容積率不同,獎勵容積法令也規定的很清楚,這都可以自己算算看,難道每個地方地價都是300萬?
Ken一路發 wrote:舉例而己,"example",每塊地容積率不同,獎勵容積法令也規定的很清楚,這都可以自己算算看,難道每個地方地價都是300萬? 我當然知道300萬只是舉例而已,撇開容積率及營建管銷..等。我只是想說:既然建商實際可售面積不止如此,那麼也不用太高估他們的成本,或許你認為賠售的金額,人家還是惦惦的賺一大筆。以你在10樓算的每坪成本59萬,實際上應該連四字頭都不到,而你卻在擔心他們賣55萬會賠錢。
Ken一路發 wrote:用人口數來衡量房價,...(恕刪) 容積率600%這個叫做「法定」容積,也就是計算樓地板面積的,你沒有講的是退縮「獎勵容積」,開放空間「獎勵容積」,都市審議「獎勵容積」,綠建築「獎勵容積」以上等等這些都是用這600%的百分比來算,不要隨便誤導!容積率600%的坪效一坪土地都能到15坪建築樓板了,怎麼會是你的計算式?也就是(300/15+10)*1.3=39這個才是!這樣才會有建商要做,有發現差異點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