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地震激情過後,地震帶還不是繼續蓋?

這文章可能有幫助。看起來地質法還沒立法通過,沒有明文規定斷層帶的建築規範。所以建商繼續蓋,民眾繼續買。

本文訪問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婁光銘,關於住家若位於斷層帶應該如何處理,以下是我們的整理:
 Q:如果住家在斷層帶,可以怎麼做? 「住家在地層錯動的位置,沒有辦法用結構的手段去克服。最好的辦法就是儘快搬離。」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婁光銘表示,因為建築很難確定是否在斷層帶上面,主要因為地表看到的裂縫,與地底下的裂縫,位置並不一定一致,所以很難確定自己在斷層帶上。 
如果住家真的在上面,建議趕快搬離,因為地層的錯動,是沒有辦法用結構的手段去克服。但若住家在斷層帶兩側,可以請專業技師評估,你的住家可否承受斷層帶產生地震時效應的衝擊,評估結果如果需要補強,再請專業技師做合適的補強。 
Q:如何得知自己住家在斷層帶? 真正的斷層帶在地表下幾十公里,地表裂縫與地底的斷層並不一定一致,如果說過去已經發生過的地表裂縫,可以作為判斷的依據,可是過去沒有發生地表裂縫產生,很難透過判測資料去推測將來會發生在什麼地方。
 Q:從法令上可以做什麼調整? 可以根據調查結果,在畫定近斷層帶區域某個範圍內限制居住。也可以做一些公共設施,但最好不要有住家的存在,因為斷層帶周圍總是風險較高,不適合居住。
 Q:政府有哪些針對耐震建物的措施,一般民眾如何應用? 依據統計,在921地震之前,沒有提高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的老舊住宅,數量高達562萬餘戶,這些建物耐震力較不足,是大地震最易受害的標的,若等待都市更新恐緩不濟急。 
危險性斷層兩側100公尺內應劃為「災害型地質敏感區」 蘋果曾在九二一大地震後報導中指出,中央地質調查所副所長江崇榮認為,國內至今仍未明確規範斷層周遭的建築設計,一旦強震來襲,可能造成嚴重傷亡。 
江崇榮說,未來《地質法》如順利立法,將請專家學者評估並參酌地方意見,將有明確危險性的斷層兩側100公尺內劃為「災害性地質敏感區」,並要求區內開發先做地質調查與安全評估,建物耐震度也較一般更嚴謹。
當然要蓋好蓋滿囉

反正很少人買房是看會不會地震的

不一直都是地段、地段、地段嗎

台北市一堆土壤液化區,有看政府強他們搬走嗎

說不定到時花蓮雲那幾棟倒的大樓還會申請國賠勒

自已愛買的區域,倒了還要人家賠錢賠房給他

昨天看到新聞那些住戶的嘴臉,真是夠了
套一句曾經有人說過的話: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可自行Google誰說的...

講老實話,自然災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貪婪的人類

別人家的小孩死不完,就跟大家常常再罵恐龍法官或著政客政見跳票等

我講難聽一點啦,被強姦/被殺真正出事的人又不是這些有錢人家

就好比說賣毒賣菸的人不見得自己會吸,
因為死了就沒法花了,所以反而更照顧身體
死也是死你家人,我錢賺飽飽出國,移民,只有需要健保的時候再回台灣
西瓜邊大往哪跑跟走

炒房屋賺錢大家不來一起炒嗎?
選票/地主利益/屋主怕房價跌
說真的若政客對於法令不徹底改變,只是一再的讓悲劇上演!一在的上演救援捐款行善!

若最後等你命沒了,你的存款只不過是一堆數字!
我們這一代經歷了921/331/台南'花蓮大地震!
還不知人無法勝天?
說句白的,就算101蓋在地震帶上一樣倒!
左右上下晃或許還撐的住,若剛好位於地層錯位處,101直接少100變1樓!
並不是在地震帶的房子就會倒
圖上的房子沒有1000也有500
其實倒的機率非常低.
除非你家的房子非常剛好在板塊中間,地震時錯開,房子掉進去又或者
被切兩半.
個人認為房子結構改變,佔比較大的因素

aderek wrote:
立法規範在已知的地震帶周圍(200M)禁建會很難嗎?
還是又害怕選票/利益的損失?

我印象是有規定!因為我在卓蘭大峽谷附近有一塊丁種建地,當初要蓋合法廠房時建築師有去查,我地離斷層帶夠遠才可以蓋(規定是多遠我不知道)。
axxxxa wrote:
我印象是有規定!因為...(恕刪)


若你去買房子時,有(非地震帶敏感區)這選項可確認嗎?我想是沒有的!
所以這說明了什麼?
一般都只有防震係數/海砂/非輻射等保證!
其他就是消費者的事了!
不要想那麼多了!
要規定,
先規定大屯火山周邊房子居民先疏散。
台北市不准住人。

aderek wrote:
若你去買房子時,有(非地震帶敏感區)這選項可確認嗎?我想是沒有的!
所以這說明了什麼?
一般都只有防震係數/海砂/非輻射等保證!
其他就是消費者的事了!

如果有規定禁建,就不能蓋了哪來房子?
電視媒體也都聚焦放大於,誰愛心捐款/送餐/房子倒了誰的錯?....!

而不同時積極討論修土地法的問題!
我想悲劇或許只會一再的上演!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