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統帥及雲翠大樓結構討論

看到那麼多的強震倒的房子

都是那種頭重腳輕的房子

拿鞋子做比喻

穿球鞋跌倒的機率跟穿高跟鞋跌倒的機率誰高就知道了

直立柱只能抵抗上下振動,

左右振動要靠橫向的剪力牆才有用.
還有一點和地震振動頻率有關, 若產生共振, 連鋼骨(先前還有個白癡明星說他還好買鋼骨)也倒. 日本阪神大地震鋼骨倒的比RC鋼筋混泥土多.

這東西和建物設計的自然頻率有關, 但自然地震振動頻率難以預測, 除非建物配有主動式阻尼來避開(非常少,也要設計的好,才會有效), 否則絕大多數建物蓋的再堅固都只能聽天由命, 祈禱建物自然頻率和地震振動的頻率不要相符.

我不是唸土木/建築, 但這基本常識, 我是知道的.
lboblin wrote:
結構是一門學問,結構學
裡面計算包括,應力計算、結構計算、彈性力學。
結構基礎,包括大地工程、基礎工程、土壤力學。
很多時候,一件事不能只看表面。
結構體損壞,要看整體結構設計,考慮破壞層面。
而且結構設計當初的法規與現有法規面不同。...(恕刪)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共振點(聲學稱為共鳴)是指當一種物理系統在特定頻率底下,比其他頻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動的情形;此些特定頻率稱之為共振頻率在共振頻率下,很小的週期驅動力便可產生巨大的振動,因為系統儲存有振動的能量當阻尼。有很微小的機會,共振頻率大約與系統自然頻率或稱固有頻率相等,後者是自由振盪時的頻率。
~~~~~~~~~~~~~~~~~~~~~~~
News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
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倒塌房屋超過35萬戶,但鋼骨構造的房屋,毀損率卻比鋼筋混凝土房屋高!RC倒塌的房屋僅佔5%,反之SS或SRC倒塌的結構房屋卻接近30%。




從大家回復的內容
就可以知道是路人還是專業人士
我看還是別繼續討論吧
大樓的結構並非一般人可以討論的
基本上有在大學念過土木相關科系才比較可能有概念
否則大家都只是在以訛傳訛而已




lucifer076 wrote:
剛剛花了一些時間,...(恕刪)

住在空曠區域的單層貨櫃屋可能是最安全的了?
不耐颱風, 冬天/夏天都很難受...又醜

HermesParis wrote:
住在空曠區域的單層...(恕刪)
lucifer076 wrote:
剛剛花了一些時間,...(恕刪)


強震來,討論結構其實沒啥用

日本強震來,建築還不是倒整片,日本人蓋的品質不用說了吧

我只能說,敢住大樓的心臟真的很大顆

沒說低矮的老公寓較安全喔



您的照片中
柱筋其實不算少(有沒有過多要現場查看以及計算才知道)
但是很明顯的柱圍束區有箍筋過少的現象
您有注意到嗎?
有一根箍筋的彎鉤只有90度
想必全部的箍筋都應該只有90度而已
梁柱接頭處力量很大
如果圍束不夠
就會如同您的照片一樣
柱主筋整個向外爆開
老實說...他倒得並不冤枉
因為很多老舊建築物是這樣子的倒法
但是以前的建築法規並未規範到這麼嚴格
法規也是因為有很多大地震而逐步進化的
尤其是921大震(小弟當時是中部某大學土木系新生第一天上課)
因此我們不能用現在的標準來檢視以前的建築物
如果它的建造方式符合當時法規的規定(必須把舊法規拿出來對照)
它就不違法
如果都市更新不加速
無法汰換老舊建築物
將來的大地震
還是會繼續造成這樣的倒塌方式
一些淺見討論

1.柱主筋斷裂整齊,早期設計沒有鋼筋續接應該錯開的觀念

2.柱子核心區域爆開,柱受到之軸力及彎矩已超過柱子設計容量,加上早期設計沒有圍束區域耐震需求

3.極限層剪力問題,也就是大家說的"頭重腳輕",1F柱相對是整棟建築軸力及地震力最大的區塊,有挑高(細長柱)以及爭取空間的情況下少了些許牆體,造成1F強度與樓上層強度有落差產生先行破壞機制

4.在不規則建築平面配置下可能產生建築物的扭轉,需要注意角柱的尺寸

在921前,我記得花蓮蓋房子的防震係數已經很高了,921之後更高,結構問題建議還是交給專家,鄉民、名嘴的就聽聽就好,但我相信房子沒有絕對不倒的,如果真的不倒那應該也是貴翻,先在比較重要的應該是如何在下次地震來以前避免已經知道的問題發生,簡單來說,學者們都說要是台北的山腳斷層有活動可能會倒破千棟,假設這是真的,那該怎麼預防跟減少災害,這比較重要。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