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leepapa wrote:有人把買房當儲蓄投資...(恕刪) 所以我說既然有能力「炒房」了,相對就應該更能抗壓及提升自己繳稅的能力。在股市獲利也是一樣繳稅,做生意獲利也是繳稅。長期持有利用租金養老,是一種方法。我從未反對長期持有,我反對的是投機者。
Jason0106 wrote:回應terryboy...(恕刪) 抱歉沒有述明清楚。許多人終其一生就是買一間房子,有能力者有機會購買第二間房,通常是人口數的增加需要,或是接雙親回來一起居住。這時候需要坪數較大的房子,而在購買的時候將第一間房出售是能夠減少第二間房的負擔,所以能提高些許房價是有助益的。當然是在房價合理正常下,但是我剛剛也想到人性的貪婪,即使有這樣的良善用意,也是會有有心人刻意找漏洞來成就自己所購買的都是第一換第二。
Jason0106 wrote:自由市場不該規定價格,那如果土增稅提高到100%應該是一樣意思...(恕刪) 沒錯, 所以說40%才是相對合理的!100%是漲價歸公, 是理想, 基於人性, 是不太可能的,房屋交易所得稅, 比照所得稅, 課徵40%才是合理的.
THE666 wrote:這樣會導致某地方的...(恕刪) 回復the666謝謝您的回覆您提到:這樣會導致某地方的房子怎麼也不賣,例如某地方本來房價20萬/P,後來該地區發展起來,房子價值變40萬/P,那房子主人一定不會去賣房,寧願出租或空著。我的看法是您說的這狀況我認為是該區域少部分的確會這樣因為若按我假設的出售價不得高於購入價,會有更多剛性自住需求的人會持有房子相對的租屋族會萎縮,不知您是否同意這觀點?若是如此,房子就變得不好出租了,對於口袋深的人會覺得租不出去也沒差但對於一般百姓來說,可能負擔不起兩邊房貸的壓力(原本的房子+換屋的房子),既然不好租就會賣掉您提到新建案該怎麼賣?我認為就是建商定價,至於建商該怎麼訂?絕對會參考周邊中古屋或新古屋的行情建商蓋房是要獲利的,賺他應該賺的,這點我絕對尊重最後我補充一下針對買房出租收租金或空著長期持有者,我絕對尊重,這是他人的自由,我認為這是理財針對買房是要因為低買高賣者,我覺得這是在欺負台灣的年輕人,也就是台灣未來的主人翁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看法,您可以有不同的見解,感謝~
mario168 wrote:假設20年前跟建商買了新房800萬20年後換屋需求只能賣800萬以下卻突然發現可能連套房都買不起時怎麼辦?理想很好但有很多層面需克服 你這樣比喻還不能凸顯這件事的嚴重性,應該說50年前在敦南買新公寓是20萬,50年後想換屋賣價不能超過20萬,在附近連半間廁所都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