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假設法令規定房價只能小於或等於購入價出售,您怎麼看

sgleepapa wrote:
有人把買房當儲蓄投資...(恕刪)

所以我說既然有能力「炒房」了,相對就應該更能抗壓及提升自己繳稅的能力。在股市獲利也是一樣繳稅,做生意獲利也是繳稅。
長期持有利用租金養老,是一種方法。我從未反對長期持有,我反對的是投機者。
Jason0106 wrote:
回應terryboy...(恕刪)


抱歉沒有述明清楚。

許多人終其一生就是買一間房子,有能力者有機會購買第二間房,通常是人口數的增加需要,或是接雙親回來一起居住。這時候需要坪數較大的房子,而在購買的時候將第一間房出售是能夠減少第二間房的負擔,所以能提高些許房價是有助益的。

當然是在房價合理正常下,但是我剛剛也想到人性的貪婪,即使有這樣的良善用意,也是會有有心人刻意找漏洞來成就自己所購買的都是第一換第二。
Jason0106 wrote:
自由市場不該規定價格,那如果土增稅提高到100%
應該是一樣意思
...(恕刪)


沒錯, 所以說40%才是相對合理的!
100%是漲價歸公, 是理想, 基於人性, 是不太可能的,
房屋交易所得稅, 比照所得稅, 課徵40%才是合理的.

THE666 wrote:
這樣會導致某地方的...(恕刪)


回復the666
謝謝您的回覆
您提到:
這樣會導致某地方的房子怎麼也不賣,
例如某地方本來房價20萬/P,後來該地區發展起來,
房子價值變40萬/P,那房子主人一定不會去賣房,寧願出租或空著。

我的看法是
您說的這狀況我認為是該區域少部分的確會這樣
因為若按我假設的出售價不得高於購入價,會有更多剛性自住需求的人會持有房子
相對的租屋族會萎縮,不知您是否同意這觀點?
若是如此,房子就變得不好出租了,對於口袋深的人會覺得租不出去也沒差
但對於一般百姓來說,可能負擔不起兩邊房貸的壓力(原本的房子+換屋的房子),既然不好租就會賣掉

您提到新建案該怎麼賣?
我認為就是建商定價,至於建商該怎麼訂?絕對會參考周邊中古屋或新古屋的行情
建商蓋房是要獲利的,賺他應該賺的,這點我絕對尊重

最後我補充一下
針對買房出租收租金或空著長期持有者,我絕對尊重,這是他人的自由,我認為這是理財
針對買房是要因為低買高賣者,我覺得這是在欺負台灣的年輕人,也就是台灣未來的主人翁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看法,您可以有不同的見解,感謝~

實質上不可能

理論上高出的房價,一樣會流通到市場上。

不是來買更貴的不動產,就是拿去消費。

政府會打壓貨幣經濟流通嗎??
賣黃牛票的一定不希望政府管
當然心態跟想當黃牛的都一樣囉~
國外那些針對中國人採取的管制炒房行為可都蠢阿~擺明要讓國家退步嘛
Jason0106 wrote:
車子是有壽命的,絕大...(恕刪)



所以聰明的商人會在一開始就把價錢提到合理範圍(最高價

基本我們政府都貪婪的人 而且名下都有財產 不會這樣搞因為他們也害怕沒錢
假設20年前跟建商買了新房800萬
20年後換屋需求只能賣800萬以下
卻突然發現可能連套房都買不起時怎麼辦?
理想很好但有很多層面需克服

mario168 wrote:
假設20年前跟建商買了新房800萬
20年後換屋需求只能賣800萬以下
卻突然發現可能連套房都買不起時怎麼辦?
理想很好但有很多層面需克服


你這樣比喻還不能凸顯這件事的嚴重性,
應該說50年前在敦南買新公寓是20萬,
50年後想換屋賣價不能超過20萬,
在附近連半間廁所都不起。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