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者與官方數據明顯不同調,對此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教授彭建文表示,房仲業所公布的數據代表「中古屋」,而官方的「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則是指完成登記過戶的建築物數量,其中除了包含中古屋、新成屋之外,還包括建商交屋辦理移轉過戶登記,也就是說,建商1~2年前的部分預售屋交易都可能包含其中,才會造成兩者的數據表現有所落差。另外,也可能有「交易時間落差」,舉例來說,房屋買賣從簽約到完成過戶,大約需要花1個月的時間,也就是指,10月份的買賣移轉棟數所完成的移轉登記量,簽約時間約落在8~9月,因此官方數據可能仍反映出民俗月因素,造成落差。彭建文指出,「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若僅觀察某單一月份與上個月比較,確實較為「失真」,倘若該區遇上某個大型建案適逢交屋潮,就很有可能造成數據上「熱絡」的假象。他認為,將時間拉長來看,例如今年1~10月的累計總量,如此來看應該相對客觀。彭建文認為,預售市場買氣仍無法立即反映在當年度,勢必得等到幾年後交屋才能實際顯現,因此預售屋買氣熱不熱絡,「很難從現在的公部門數據去判斷」,而中古屋市場則較無時間落差,即時性較強,也相對沒這個失真。這文章有做解釋。
昨晚上去看了一番,”樂居”這個網站因我認為如果不花時間研究確實看了不入心等於白看感謝dennisjanny提供我稍微研究了一下樂居覺的他是將自己”定點”於「新成屋」與「預售屋」市場的網站對於區域>定點這個環節上,確實可以協助佐證你的觀察但仍少了整體宏觀性的分析但不可能每個新創都是包山包海的能做成這樣已相當難得了其實我很樂見這樣的民間網站像雨後春筍般的冒出這樣才能互補上中下游之間的能量然而我最擔心的是他們的獲利模式(沒看到……)怕到時因生存而又被人收購或消失之類因為那都代表著一股熱情被打趴因此我們民間應該多多給這類新創一些支持與機會才是雙贏並讓這些創新服務能真正走入民間
感謝sunnight123的貼文老實說,那只是告訴我們一句話,就是…….不同的市場要分別看待才行但對於數據分析者或是現有的工具而言那其實並不難最怕得是有心人將他魚目混珠在一起一則告訴你這根本無法統計二則用混在一起的資料告訴你~他想要告訴你的那”小部分”而這也是我很重視”解讀者立場”的原因因此我仍是很支持市場上能有更多元的”解讀者”出現從不同角度出發都好以免走入資訊壟斷的境地
租你幸福 wrote:因此民間有沒有一些更客觀而且有根有據的一些買房數據來源可以來做比對呢?? 國泰啊...不是有人PO了嗎...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5023244有興趣可以自己去對比一下國泰和信義的數據是否有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