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推熊 wrote:跪求請問桃園蛋白區...(恕刪) 桃園蛋白區....你想何謂崩盤...就個人而言...崩盤可能是價值跌幅超過你所承受的範圍...就算崩盤吧~!舉例好了...中歷買一間套房 每坪20萬 40坪..總價800萬...10年中古屋...買很高吧~!現在有人出價 16萬/坪 640萬買..跌2成...160萬..這算崩盤嗎?大桃園的房屋製造的成本+利潤就有一定的合理行情價....在怎麼跌也會是在每坪12萬-14萬元區間....這還是中古屋市場的行情喔~!精華地段本來就有他的生活機能價值及投資環境價值...自然會比14萬/坪更高我想表達的是即使買貴了...但大桃園地區不要買在不合理的價格...即使下修也不會超過4成以上...因為房子及土地本身就有自己的價值...買家在面對合理的價格自然就會認同....例如:林口回測市場認同價值在每坪25萬元...大桃園地區16-19萬/坪...不過份吧林口如果在往下修正到每坪20萬元...大桃園地區只會在14-16萬/坪...還可以吧房價每坪16萬是一個很神奇的數字...統計上一般小老百姓可購買能力也落在這區間..所以即使建商有更低的成本...也不願意低於16萬/坪來賣...大約在15年前...蘆洲重劃區好像剛開始預售屋賣14-17萬/坪...那時台北市最慘的社子中古屋也才賣14萬/坪....那時內湖好像在24-26萬/坪附近所以我的認知上...大桃園地區新屋跌破16萬/坪...才叫崩盤...因為跌破本身的價值跌破小老百姓可接受的購買力...
plextto wrote:雙北老屋 高齡化人口爆增, 自然要找出口新大樓需求增, 房地產就有支撐 高齡人口暴增又如何是高齡人口有房子的比例比較高?還是年輕人有房子的比例比較高?何來需求暴增?有房子的老人住家裡請外勞沒房子的老人住養老院或養護機構有房子的老人還需要買房嗎?頂多出錢給小孩子買罷了沒房子的老人銀行貸款貸得過?哪裡來的支撐?
這是我在多年前po的文近日版友有在討論這些議題,又問我看法是否改變?我先回覆,我個人目前看法依然不變~少子化對台北市沒太大影響民國93年開始到民國101年台北市人口就開始有外移到新北市了~不是最近的事情~已經長達超過15年以上的狀況但這有影響到房地產價格不一樣的變化嗎?有不一樣的差異嗎?沒有~因為少子化對台北市房地產價格不是"直接因素"結束~!
小摩星 wrote:主題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如果不知道少子化威力房價崩盤就不會有此文 可是就是少子化之下,房價依然上漲 (不然政府打房是刷存在感 ?),所以 一折星一直 "慘阿 ! 慘啊 ......,此地無銀百萬兩啊 !"
人口的遷徙分為兩種,一是戶籍人口,二是勞動人口,大多數的人都只看戶籍人口,因此就把勞動人口給忽略了,房子的用途除了睡覺之外,還可以用來當店面做生意,所以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簡單講:戶籍人口就是睡覺人口,而勞動人口則是上班人口,一天有24小時,如果睡覺為8小時,工作同樣也是8小時,在這兩種8小時的時間裡都會需要房子,偏偏就是有人喜歡專注於睡覺的8小時,常常把工作的8小時給忽略掉。因此台北市的戶籍人口是減少了沒錯,但是勞動人口卻比台中 + 高雄兩市的總和還要多,所以在台北101工作的人,並不需要把戶籍遷到台北101,當然在台北工作的外縣市人口,也不用把戶籍遷到台北,魯空最愛用一顆蘿蔔一個坑的算法來計算人口,當然就無視上班的8小時也會需要用到房子。探討台北戶籍人口會減少的主因,當然就是高房價,因為台北市發展的主軸為豪宅或是商辦大樓,又礙於台北市的土地開發早就飽和,每蓋一棟新大樓就必須拆掉十間以上的老房子,蓋越多就拆越多,在高房價的價格驅離下,戶籍人口當然會越來越少,弱肉強食的結果,台北市增加一個有錢人入住,就會有三十個窮人的資源被搜刮乾淨洗出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