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kingella wrote:
長期來看,房價基本面支撐力,是由下面因素決定:
1.密度
房價支撐的最關鍵是人口密度,不單是人口。
台北市人口不是台灣之最,但密度絕對台灣最高。
隨便翻張地圖看就知道了,台北已經完全沒地了,和東京一樣,房子密度已高到一個極致。
彈丸之地擠了快270萬人,加上北縣,台灣有1/3人口聚集在此。
2.房屋供給過少
有仔細比較過高雄和台中等新興重劃區就知道了,
台北真正給人住的高樓數量其實並不多。
加上許多限建區,及老舊社區都更困難,這都導致房價難以大幅修正
3.就業、產業、中高階人才匯聚
這就不用說了, 很多科系除台北外,幾乎找不到比較好的工作。
房地產中所謂精華地段,指的並不是樓蓋的很新、很高,很漂亮的地方
而是商業密集度最高的地區~
台北是台灣的金融、軟體、傳媒、政治中心,
長期以來的產業聚落效應,使這座城市經濟發展比其他地區好。
這些取決於哪些麼人,哪些團體,哪些組織聚集;
這些組織在這地區,能否有高度具競爭力的運作效率。
很多人把台北經濟發展認為是政府資源倒錯,重北輕南;
但這其實是城市間自然群聚競爭的結果,並不是所謂重北輕南~
更不是單純靠遷都,或把企業總部搬到其他地方就能解的。
硬要運用政策外力去撬,只會事倍功半,徒勞無功。
4.對內對外交通
台北對內對外交通基本已經健全,這樣在地商圈及就業人口得以維持優勢。
對內重要的點對點網狀交通,使這座城市,特別在腦力密集的工作和機能效率仍勝過其他地區;
對外部分,這幾年外國旅客增加很多,但很遺憾有很大部分都在台北;
外來旅客數量,高雄其實排名第二,比很多人以為,縣市合併後人口大增的台中還要高很多
顯見對於不同文不同種的旅客而言,完善的網狀捷運交通網絡系統,對觀光產業的吸力,基本無可取代。
5.學生多
台北地區的大學學生數量,是六都最多的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未來會留在這座城市週邊工作、成家的族群。
而真正的問題是,可預見的未來,這些人潮數仍會逐年增加,
進而持續推升台北的租金水平。(六都至少有三都有此問題,但密度最高的台北最嚴重)
6.人口老化,對台北地區房價影響可能會有限
人口老化會導致台北房價崩盤?
其實別傻了…
台北地區不含外來工作族群,仍有1/3人口年齡在30歲以下,
未來15年間,勞動人口仍處於高峰;
加上眾多老而不退的族群,都很難使房地產有更大幅度的修正。...(恕刪)
中肯................
就業、產業、中高階人才匯聚
這就不用說了, 很多科系除台北外,幾乎找不到比較好的工作。
房地產中所謂精華地段,指的並不是樓蓋的很新、很高,很漂亮的地方
而是商業密集度最高的地區~
台北是台灣的金融、軟體、傳媒、政治中心,
長期以來的產業聚落效應,使這座城市經濟發展比其他地區好。
這些取決於哪些麼人,哪些團體,哪些組織聚集;
這些組織在這地區,能否有高度具競爭力的運作效率。
很多人把台北經濟發展認為是政府資源倒錯,重北輕南;
但這其實是城市間自然群聚競爭的結果,並不是所謂重北輕南~
更不是單純靠遷都,或把企業總部搬到其他地方就能解的。
硬要運用政策外力去撬,只會事倍功半,徒勞無功。
這點無敵啦 台北有錢人太多是真的
光政治經濟 幾大銀行人壽更不用說
這真的是台灣最精華區 很多台北的店家根本是做國際化生意
西門町 信義區101 中山 很多國際旅客來消費的地方
光看101鼎泰豐陸客 就知道為什麼台北房價那麼貴了
更不用說一些老闆把鼎泰豐當早餐吃
仁愛圓環附近那幾棟金控總部 根本掌握台灣大半的金脈阿
聽說某金控老闆西裝一年花600萬治裝費 光衣服就超越一般人了
只能說努力賺錢讓自己有錢吧
不然說這些都馬沒用
sgleepapa wrote:
住在那裡都可以最重...(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