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該存退休金還是買房?

講到房貸就一些人說準備要當奴人生黑暗了
好像房貸本金都不會減少似的,每個月都要繳同樣錢數十載
其實所謂的房奴也只是剛起跑時可能手忙腳亂累一點
一旦你進入巡行模式之後不知不覺就越來越輕鬆了
基本上貸款繳到第五~六年你的月繳差不多就打平房租了
這時應該有空間可以替家人或自己規劃出國旅遊吃大餐
如果耐性更強夠爭氣點的十或十五年幾乎就還清了
可以開始進入下一個低利的理財人生了

你把錢存進房子為將來理財,收租,退休準備
而租把錢拿給房東出國旅遊吃大餐買房子
更慘的是租金還不會因為你每月乖乖上繳而越繳越少
老實說租房子看起來比較像永無止境的奴
當你有間房屋存摺之後,退休需用錢也不一定要賣房
跟銀行辦以房養老或理財型房貸都很容易生錢出來的
房貸利率都沒有2%了..哪來的2.8%麻煩報一下..我也想知道哪裡有
別跟我說外幣高利定存..你去問問有買澳幣.紐幣.南非幣的人,哪個沒輸到脫褲子
搞投資用複利去算的話你就把世界想得太美好

nomiki wrote:
請問複利為何可以忽略不計呢?很保守按2.8%的年利率,定存25年可以翻一倍。
覺得目前的房價,要賣到不虧一點,好像有難度啊。


貸款利率小於1.8%的今日, 有什麼零風險年收益"很保守"有2.8%的產品, 相信鄉民會很有興趣.

銀行裡的四十兆爛頭寸表示 : 我們都準備好要上了.
你說得很對啊,每個空空心裡都有一個“投資蟲”。
我不想“虧錢賣”,並不是考慮到投資,而是不想虧掉本金和背負“負資產”。如今台灣房價那麼高、少子化日益嚴重,隨著房子變舊,房子的市值低於銀行貸款的時候,還在還高額房貸,這是很可怕的。當然台灣經濟其實比香港穩定、健康,也許負資產出現的機率比較低吧。以前香港樓市風暴,因為負資產問題負債過高而走上絕路的故事真的不少。以前在國外工作遇到40歲左右的香港人,多少都有炒過樓,但居然是虧的人比較多。
住隔壁的老王 wrote:
到了四、五十歲名下...(恕刪)
您說得很對!我跟先生的父母都有房產,但都在“當年經濟發達、交通方便”“現在人口減少、工業外移”的地方。

我媽媽現在一個人住鄉下一棟舊透天,公婆也是兩個人住一棟舊透天。我跟先生目前就在外縣市租房子,想賣舊屋買新屋,接父母一起住,但舊屋賣不到什麼錢......而且當年建的房子都很堅固,父母也很用心維護,還很好住,不捨得賤賣。我覺得目前的經濟環境,為了生存,家庭需要有一點機動性,要跟著工作跑啊。很無奈。

larrymayle wrote:
在這種誇張房屋價格...(恕刪)
對吖
父母輩遇到台灣經濟起飛,老了還沒房產可能自身真的有需要反省的地方。但80後這輩人,台灣的經濟環境跟父母那時候已經很不一樣了.......
sunshine1209 wrote:
一狗票80後的孩子...(恕刪)
我的觀點..
懂投資就多留點現金..
現在買房也要有前提..
要懂投資..
結論是..
在你不懂投資前請留現金..
現在買房的大部份是感性大於理性..
但要懂投資就必須克服感性..
當你這些都了解了..
你這一輩子就會很好過..
感謝回复。從理性和感性的角度來看,很棒的建議。謝謝。
我都換外幣,放海外銀行賬戶做定存....這樣不算懂吧.....請問要怎麼學習投資,有書可以推薦嗎?
amd441 wrote:
我的觀點..懂投資...(恕刪)
自己剛買房就說別人是爛人,年輕人還是多留點口德吧!

nomiki wrote:
買房的頭期款如果用...(恕刪)

我來講個事大家去判斷:
1965年左右成大中文系蘇雪林教授退休金領了20萬,當時老師月薪約1000元,她存定存年息10%等於每月可領1670元比現任老師薪水還好.
當時永和大新街二樓透天地13坪建20坪約10萬元.
到了1980年代一般上班族月薪都一萬以上,我講的那房屋價位也跳上兩三百萬,那時蘇教授的學生公開替她募款以求生活.因為每月一千多元吃泡麵都不夠.
假如當時她那20萬買了兩間房,一間出租一間自用,每天生活無虞那兩間房現值約6000萬元以上.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