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中國與台灣獨有的公設制度!

這種問題就跟「一公斤的鐵跟一公斤的棉花那個比較重」一樣沒有什麼常識。

公設不管有沒有計入買賣坪數都一定是住戶買單, 絕對不會是建商來買單。
牛仔好茫 wrote:
我也想看看建商到底...(恕刪)


我也想看看建商到底有沒有差 +1



其實我覺得不喜歡管理費用坪數算
應該是一戶就是繳多少錢
大間小間繳一樣的錢才是
如果只有使用權的話那公設不計費我覺得合理但反之
cm4430 wrote:
這種問題就跟「一公斤...(恕刪)

linganyu wrote:
有差嗎??????


公設不計價~~就實坪單價拉高罷了~~~~


建商不是吃素的~~


重點在總價 不在公設



是阿是在總價,沒關係阿。大家都同意室內實坪你總價加上去

問題是建商不要嘛!

3000萬的房子40坪扣30%公設,一坪從75萬變107萬...呵呵
公設是該樓用戶在使用(專用),使用者不付費是要叫誰來付費。

台灣人理盲的程度真是無極限。

我是覺得,這種問題根本就是假議題。簡單講就是有人房子買貴了,現在開始後悔當初為什麼那麼衝動那麼蠢,所以現在才假裝要去探討它的合理性。

不可否認的是,確實有很多人買東西是不計價格,只看自己買的爽不爽。買的時候不精打細算,買了之後才要精打細算。我想推升台灣房價的兇手裡一定有包括這些人。

買賣房子一定是總價銷售,換算成每坪單價只是方便讓人去比較。日本的不動產買賣就是用總價去銷售,它有標示室內坪及陽台坪數,但沒標示公設坪數,它就是一個價格讓你自己去換算評估。而公設沒標出來不代表那個公設不用錢。

johnkuo13 wrote:
關於公設這件事情,...(恕刪)


你知道太多了...

月幻星空 wrote:
立委的提案通過...(恕刪)


你想太多了!

就算提案通過,還是有很多辦法可以阻饒。
E.TTsai wrote:
根據統計,台灣房屋...(恕刪)
重點在國小數學沒學好吧
教育真的很重要!
公設不計價
這本來就沒計價
如軍宅、國宅出售時是不含公設坪數

但是我們偉大的白痴官員
把「公設坪數平均分攤」登記在「同一張」權狀後
就變成建商計算坪數的根據

建商還有一個賺錢的眉角
容積率是不含公設、外露橫梁面積
外露橫梁面積更好笑的是竟然計入主建物坪數
以前的雨遮是算錢的但還是有坪數的

例如:
軍宅、國宅買35坪(容積率)是350萬
移轉登記後會變成35坪+15坪公設+1坪外露橫梁面積=51坪
閉鎖期後的售價是51坪變成510萬(市價)

而且
一般公設%數是51坪回推是15/51=29.4%公設比
以外國的計價制度看台灣
是35坪的售價要再「多支付」(15+1)/35=45.7%的費用

我認為
只要權狀同樣登記在一張
永遠別想計價會回歸正常
軍宅、國宅為何這麼搶手是有原因的
但是偷工減料也是軍宅、國宅占最多
是政府和建商的問題嗎是民眾自己的問題吧,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