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一張表看清台北房價貴了嗎?全球257座城市房價所得比


abc003 wrote:
各國房價收入比列表...(恕刪)


如果是台北市原住民
一二十年前就置產的人
早期房價合理
以當時的報酬率來說
現在早已還完貸款
租金都是多收的
現在才想在台北市置產
就很辛苦
然後呢? 又怎麼樣? 有錢人就不把買房當投資了嗎?

小弟認為台灣房價問題在於需求面跟別的國家不同,
中華民族的「有土斯有財」觀念是改不了的, 賺了錢
都會先拿去買房子. 也就是除了實用面(自住/出租)
之外, 多了一個投資的目的.

知道有錢人是怎麼想的嗎? 錢放在什麼地方最保值?
成長要多高? 只要價值成長比通膨高就划算了!
以十年為單位來看, 房子不會突然變壁紙, 不會像
公司突然倒閉, 不管放多久, 價值變成如何, 後代
總是有一個地段不錯的房子可以住這點不會變的.

如果您是有錢人你會不會把一部份資產往不動產去
配置? 可以想一想...

很多有錢人房子買來是「放著」的! 連租都不想租出去.
因為出租很麻煩,而且會有很多衍生性問題, 最重要的
是, 「這一點點租金」根本不值得讓他們花工夫把
房子租出去, 他們在經營的事業一天可能就不知道賺
多少錢了.

有看過另外一種人是退休族, 他們累積一輩子的財富
之後退休, 想當包租公/婆, 房子買了只是把財富換成
另外一種形式, 反正將來是留給小孩的. 只要租金收入
比定存好就可以了. 他們也在意房價, 不過他們的本錢
比其它人雄厚太多了, 領薪水的年輕人是怎麼跟他們競爭?

房價會那麼高, 高到不合理, 一定是供需造成,
那需求哪邊來, 除了自住跟炒房(短期投資)就沒有了嗎?
炒房的人資金是無限的嗎? 可以不管風險的嗎? 應該不是.
所以一定是有別的, 強力的, 不那麼在意短期漲跌需求在.

市場機制如此, 有這樣的市場需求, 才會有這樣的價格,
這沒有什麼(站在個人立場的)「合不合理」!台灣雙B很貴,
世界數一數二的貴, 滿街都是雙B車不是嗎?

這就好像前一陣子金價狂漲, 背後原因是中國大媽有錢了
之後開始狂買黃金保值, 搞的很多年輕人結婚買不太起
金飾的問題很像.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說了這麼多
我們也都知道這個事實
然後呢?!
你有什麼建議可以改變現況或如何適應現況呢!?

bluesystem wrote:
知道有錢人是怎麼想的嗎? 錢放在什麼地方最保值?
成長要多高? 只要價值成長比通膨高就划算了!
以十年為單位來看, 房子不會突然變壁紙, 不會像
公司突然倒閉, 不管放多久, 價值變成如何, 後代
總是有一個地段不錯的房子可以住這點不會變的.



這是真的, 尤其地段 , 台灣稅低 , 很多人有閒錢真的是買來放

不說台北 , 我弟住西雅圖更後悔 , 早五年買也是翻倍

更不用說華人多的溫哥華 , 已經恨天高惹

反正現在執政黨一堆建商地主 , 要崩大概不可能啦

就一灘死水

老烱 wrote:
這是真的, 尤其地段 , 台灣稅低 , 很多人有閒錢真的是買來放
不說台北 , 我弟住西雅圖更後悔 , 早五年買也是翻倍
更不用說華人多的溫哥華 , 已經恨天高惹
反正現在執政黨一堆建商地主 , 要崩大概不可能啦
就一灘死水


我也是這麼觀察的啊~~
華人不管在世界任何地方, 賺到了錢就開始把錢換成房子.
一堆華人在那邊賺錢買房子, 房價不漲都難啊~~~
很多房價不合理的地方基本上一定有華人在爆買...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plextto wrote:
一般認為租金報酬低應是台灣房東比較良善
外國房東看物價指數說漲就漲的...(恕刪)

租金有幾個面向

1.反映了台灣百姓實際能支出的狀況
2.台灣投資客空屋太多,出租率自然高
3.台灣有非常多便宜但質差的物件,例如密集分租套房,頂加鐵皮屋等,這也反映了1.所提的問題

台灣經濟還沒有到能漲就漲的狀況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我想說些不太好聽的話...

很多人很喜歡貼文來證明房價如何的不合理!
但是房價並不會因為誰貼了什麼文章就被打回原形.
說難聽點只是在自我安慰而已...

我們的上一代, 生活過得很普通, 沒有一年出國幾次,
沒有手機平板, 不會花錢買名牌. 有時間是去想著
「我有沒有辦法再賺多點錢」,不是把時間上網花在
做一些不會讓自己資產變多的事(打嘴砲)上面.

當初我買現在住的房子, 到現在市價漲了快一倍!
房價短期腰斬的可能性不會比自己中樂透頭獎
的機率高到哪去啊~~ 即使是被腰斬到當初我買的
價錢, 那個價格對一般受薪族也絕對不是能輕鬆買
得起的, 一樣要努力賺錢, 犠牲一些生活享受.

如果到現在還沒買房, 應該要考慮的是「不買房」
的生活規劃, 例如十年內不買房該如何存錢理財,
坐等房價回歸(一定會的!只是不會是短期). 如何
充實自己讓自己在職場更有競爭力, 例如去進修,
去學外語, 才能比別人賺更多錢, 買房時的條件
比別人更優! 上網吐苦水, 對自己的將來到底是會
有什麼幫助啊????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買不起就別買,沒人逼你買,
台灣是自由國家,也沒逼你一定要住台北.
bluesystem wrote:
然後呢? 又怎麼樣? 有錢人就不把買房當投資了嗎?
小弟認為台灣房價問題在於需求面跟別的國家不同,
中華民族的「有土斯有財」觀念是改不了的, 賺了錢
都會先拿去買房子. 也就是除了實用面(自住/出租)
之外, 多了一個投資的目的.


在2007年次代風暴和金融海嘯,美國房地產總市值是GDP的74%

台灣房地產總市值是GDP的200%左右

歐洲國家許多人資產都是金融資產 股票或基金這類而不是房地產



其實房地產和所有投資產品 如股票一樣都會跌價的

而且房地產對製造業生產和實體經濟資本支出更新設備和增加就業和企業雇員人數沒有幫助

但是長期投資股票不一樣,可以增加企業的資本支出和增加就業和使科技更進步

abc003 wrote:
各國房價收入比列表...(恕刪)

嚴格來說
這是成交價所得比
真正的房價是成交價+持有稅
有些國家持有稅負擔甚至高過成交價

舉例來說
一間持有稅0而成交價2000萬的房子
擁有此房代價是(全額付現金)或(一半現金一半貸款20年)或(一半現金一半貸款永久轉貸繳利息
用數字表示即(付出2000萬)=(付出1000萬+每年付出60萬共付20年)=(付出1000萬+每年付出18萬共付無限多年

另一間持有稅1.8%而成交價1000萬的房子
擁有此房代價以全額付現金來說=(付出1000萬+每年付出18萬共付無限多年

結果是持有稅0而成交價2000萬的房子=持有稅1.8%而成交價1000萬的房子

原因是買持有稅1.8%而成交價1000萬的房子其實也是付出2000萬, 其中1000萬給賣方,另外1000萬給政府,但欠政府的1000萬是永久付利息
表面上只花1000萬其實只買到半間, 換算下來跟2000萬買整間是一樣的
但在算成交價所得比卻天壤之別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