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liang5745 wrote:我記得2014年新板特區高單價成交不少,2016年則是浮洲低單價合宜宅成交不少,這應該都會影響單價,然後再用這二年平均單價相比?台灣記者程度..........唉。 各取所需 一個數據 各自表述沒人願意說實話而已
您說的情況,在實價登錄裡的新功能歷史成交行情,已有很多案例了。其中,一千多萬的房子,放了四年賺五十萬~~~,表面看似有四扒,這算賠的,更還有腰斬的特殊案件。maybearthur wrote:拿102年的價格來...(恕刪)
你是指最新成交價比102年成交價格還低的案例??所以就是從2014年最高點起算下跌30~40%???是同一屋主同一物件?????可以貼出來看看嗎??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被斷頭斷到這種程度linext wrote:您說的情況,在實價登...(恕刪)
linext wrote: 您說的情況,在實價登錄裡的新功能歷史成交行情,已有很多案例了。(恕刪) 我這幾天也在玩這個功能我樓上不少間放兩年,一間賺兩千萬我看的都是新版的建案,目前還沒看到歷史成交是賠錢的不過有個情形不知道你懂不懂,歷史交易裡的前一筆交易,有好多都沒有車位,結果第二筆都有了車位。這是說明第一手是投資客,所以沒買車位?可是不合理啊,新板的建案都是逼你買車位的,連我家和投資客買的房子也是有車位的。這個部分你懂為什麼嗎?
前後二筆交易一個有車位一個沒車位如果是另外買的,怎麼會算在同一筆交易裏??車位買賣是獨立權狀不可能前手買時有車位,下一手就加車位進去一起賣???所以應該是不同物件,沒辦法比較屋主成本價pyang3 wrote:我這幾天也在玩這個功...(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