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房市趨勢多空總整理之青蛙熱不熱

可以去看看 現在板橋合宜住宅 現在在做什麼!

交屋沒

每棟在做結構補強。

2227995 wrote:
不過柯P社會住宅沒建...(恕刪)



沒房的人。也絕對不會 可以年存24萬

甚至很多 每月租金都繳不出

能年存24萬的自律性很高 ,最後可能都會買房

因爲心中有個東西趨使他前進


每個人都人生都不同。

1+2+3+4+5=15

5+5+5+5+5=25

每個排列都不同。

討論。該買該租。實在沒什麼意思

24萬,有些人可能每年都沒賺到24萬

所以如果24萬頭期款買的房,其實課不到稅的

yingdan wrote:
認同!
一年24萬,...(恕刪)

月幻星空 wrote:
話說照上面的表格 ...(恕刪)

薪水是用來隻付日常生活所需不是讓你用來買房的,網路一直談什麼薪資房價比,這種理論在歐美稅務健全的國家適用,台灣有超過40%的地下經濟賺的錢很驚人又不用繳稅,很多房子都是他們在買.
哥。你怎沒寫 你是在 有沒有房 的立場 寫這文?
yingdan wrote:
整理影響房價趨勢的因...(恕刪)
這跟有沒有房有什麼關係,評論NBA的,都有打過NBA嗎??
蒸蒸日上,日上蒸蒸 wrote:
哥。你怎沒寫 你是在...(恕刪)

請叫我姊,有沒有房只是一部分,有多少房,什麼時候買的房,保守者還是積極者?錢夠不夠用?什麼時候想買房?
只是整理資料,分析時機。給茫然者一點燭光
買不買,賣不賣都是各自的選擇


不是刻意喊空,按照我的解讀,就是走空,只是實話實說
找得到走多的跡象,也會告訴大家
蒸蒸日上,日上蒸蒸 wrote:
哥。你怎沒寫 你是...(恕刪)


你的邏輯怪怪的 這是限制言論自由 或是準備批鬥別人的語法

沒選過總統的 不能評論總統
沒當過官員的 不能評論政策 那立法委員為什麼可以質詢行政官員?

沒蓋過房子 不能評論房子好壞? 你置消費者於何處??
不是台灣首富 不能評論經濟 那所有商科都應該關門了
===============================================
應該說 如果是專業或有特殊身分地位的話 講的話會比較令人信服
其他人 依舊有發言評論的權利 只是看空 接受的砲火相對的多(可能多承受房仲+投客的攻擊火力)
(上次有個很妙 酸說沒有房的沒資格評論
現在的更妙 說有房住的沒資格評論 都給你們說就飽了)

要說我 嫌貨才是買貨人 要買房的當然有資格評論 有房的會留意房市 當然更有資格評論
而且每人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 這才是言論自由的真諦 不是對自身不利的 就請對方不要發言了...

版面上 有人看多 有人看空 各有理由

上次有位版友 講的說好的物件 好的標的
在精華區域 往往只會增值 哪怕房市整體往下
這些好標的也值得買 這句話也很有道理(尤其在可持續租售的黃金地段)

是因為看過80幾年 房市反轉過(那時也是多頭轉空頭) 法拍屋量激增
引發多殺多 最後房價都比砍點砍了5~6折(法拍每次8折 三拍0.8*0.8*0.8=5.12折)
有在看法拍的朋友應該清楚我在講什麼 最近地院的朋友跟我說手中案件突然變多
預計明年中後會開始有大量拍賣 我房仲店長的朋友 說他在前年底就已經全數出脫手上物件 先賺一筆
現金入袋為安 以後要投資還有閒錢(還可以隨時轉其他儲蓄 投資 不用怕現金套牢)
就跟股市上萬點一樣 不知它還會上漲多少 但能先入袋的就先入袋 剩下給"心臟大的高手"賺吧

現在只是又到了多轉空的時候 理由前面已有 不再贅述
如果有興趣撿便宜的話 順便挑選好標的話 可以明年中後去看看法拍物件
每次都至少打8~9折 有些也是相對好的地段 標的 選擇"值得"投資的投資 這邊方便進手打折好物件

歷經過80幾年反轉過的 看到房仲朋友看見房市不對提早抽手換現
又看到地院說開始有大量法拍物件準備進場 套句網友說的話(古大師都發話了 塊陶呀)
連續3個空頭訊號+先前理由

所以提醒各位目前空頭訊號已經明顯 沒有剛性需求的可以再等等
真要買或仍是看多的朋友可以進場無妨 沒人會阻止你(上吧 皮卡丘 就決定是你了!!)

每個人都各有立場 我不一定認同你講的話 但我認為 每個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只要不涉及人身攻擊)

你要注意 我是說房市看空 不急買房可以再等等(後有法拍等等) 有剛性需求的 可以撿便宜進場
不是說大家都永遠不要買房
所以 最近要買房的 建議用實價登錄打7~8折議價(留意591房仲開價已經從加3成到2倍了)
或是可以等半年一年後 看看即將出現的大量法拍物件囉

p.s而且房仲朋友別急 你們主要看量 等房價修正到大家(尤其受薪階級)可以接受的幅度
成交量回來 可以抽的4%持續下去 現階段只是盤整期 價量不相符
2年以前進場的投客 應該也賺了不少 有口袋深度 影響不大
這波要擔心的只是在"這2年才進場"跟"跑來有大片土地"南部炒房的投客"而已 不易脫手
(建商可以多收違約金15% 而且成本往往只有一半 也不太會虧 且其成本更低 也更有本錢讓利或降價求售)
說不定打各4折+投客貢獻的15%違約金都還有賺呢)

順便看看瑞士的房屋政策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LmUZ19ZIB8

月幻星空 wrote:
你的邏輯怪怪的 這...(恕刪)


中肯+1
被攻擊了

我薪水28K 沒資格討論這個
看看自己週邊的親戚朋友,你自己認知上有錢的人是沒有房產的多,還是有房產的人多,然後再有為者亦若是就好了。自己的人生自己過。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