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4430 wrote:
針對課徵房屋稅違反...(恕刪)
這兩年想再買間房子,看了些台北市的房子,上個月下斡旋差不到100,沒買.以總價來說只差這一點點,沒買原因就是不願追高,因為有我不太能接受的缺點.
前前後後看了15間吧,以我這兩年的經驗,如果南部賣1500萬(就拿高雄來說),相同規格台北4000萬只能買到最低價的文山區.
一坪25萬在高雄就很不錯了,但文山區新成屋65萬才不會偏僻到山邊
我同學在10多年前買了間高雄相當大的全新大樓,而且很不錯的地段,我也在差不多的時間在台北買房子,
他當年不太相信台北市9年的標準3房,而且不是正蛋黃區,居然和他的4大房(原本是5房)全新的房子差不多錢.
結果大約3~4年前他嘆口氣和我說,我的房子大約漲了一倍吧,但是他的房子到現在還沒回本.
到3年前高雄起漲為止,10年間來說,以投資的角度,台北市大勝.大約漲幅是1~1.5倍,
但無論是換屋,再購或首購,拿來自己住的話,就是讓人無奈.一間室內+陽台(不含雨遮)35坪的房子加個車位,如果是新房子,地段差些的大約3500萬,好的話就不必多說,9000萬一億都不太離譜.
只是個基本居住弄到這樣,我們也不是人人都想靠房地產發財.自己住的增值一倍又如何?
有不知道多少人說誰願意自家貶值?只要是整個台北市都照同比例貶,我舉雙手贊成.
工作20年以上如果做得不太差,其實再買一間好點的也不是什麼負擔,重點就是自己認為值不值得.
但如果想得遠一點,這年紀還要貸款買房,人總不能老了都不存退休金,還完房貸剛好退休?
或許這也不什麼不對,我身邊大部份再買一間的都這這狀況.
只是台北的這些動輒5000~6000萬的房子當你想拿回這筆錢時,要賣誰就是個問題了.
現在這價錢的房子交易量已接近冰封,且解凍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