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魯收入不高剛好在桃園工作,年收入約為120w上下
剛出社會大概5年左右時間而已
如果給我很便宜的3房1廳社會住宅,如果地段不要太差
租金很便宜例如8k左右的話那我一定會入住
入住以後幹麻呢?
答案就是我會想要累積更多的財富和資金去買房地產
但是不是現在,因為我認為房價高點可能撐不九,現在買大概是虧損
因此變成我的收入一部分是拿來存錢準備買自己的另外房子
所以變相變成"我現在省下的租金,變成以後我買房子的部份預算"
因此到時候還是會讓一些投資客解套而不至於超級慘虧
所以社會住宅是治標不治本
真的要治本,一且都是從利率以及稅率開始改革才是真正的方法
要抑制房價的亂象,最簡單的方法是啥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把投資房地產變成很可能是負資產"變成現實
例如增高持有稅,以及增加轉移稅
只要手上握著房地產,把他變成負資產的同時
大家就會開始出脫房地產了
當然我是指"當同一人或者是公司擁有市價達到多少以後的房子",稅率採用累進稅率課稅
例如某甲擁有的房子市價在於1000萬時,每年的持有稅0.3%那就是每年繳3萬的稅
某乙的房子市值在3000萬,超過1000萬未滿3000萬的部份例如稅率變成0.5%
那繳的稅率變成3萬加上2000萬*0.5%=13萬
當然往上就往上累積,採用累進稅率
每年的區域公告市價採用過去3年平均每坪市價資料來調整1次,例如這樣
以上只是打個比喻假設
我知道繼承3000萬在雙北房子的人不少,但是能靠自己買3000萬房子的人沒多少人
更別提想靠自己買破億豪宅,很多都是公司用股東錢在買的
很多人有辦法繼承2000萬房子
但是可能沒辦法繳一年8萬元的稅
所以當該區域房價噴井時,剛好稅率也來噴井,相輔相成剛剛好
稅率噴井時,剛好該區會有大量物件來拋售轉移
只有用類似這種讓持有越多繳越多稅的方法
才能讓那些手上握有大量房產的大戶以及財團大量拋售出來
至少能大量減低那些空屋
只有房地產慢慢倒,台灣才會好
版上一堆其實也是魯蛇等級,可能丈著繼承或者搞不好是房仲請來的網路打手來吹捧房地產
不然一般中產階級,年收入70-150之間的好像貧窮卻也沒有這麼嚴重,看起來好像富有卻也沒有多少錢的這些人
這個是最支撐一般社會的中產小康族群,才是真正的消費主力
當主力族群每年的收入拿出一半來繳房貸的時候,請問社會上其他的消費經濟能力哪裡來??
貧窮線下的本來就救不了他們,因為本來買房跟他們就是無關的事情
很有錢的你壓制不住他們,他們即便一年要繳200萬的房屋稅都還有辦法住在破億豪宅
但是至少你可以讓這些人釋出多餘的一般房子來讓空屋可以給需要的人接手
畢竟如果持有成本過低,有些人就是要即便那間房子要繳稅,卻還是寧願放著讓他長蟲
因此我們現在政府要做的,就是讓這些屯房族行為模式變成是種每年拿著刀子插自己的痛
才能讓空屋流動出來
即便房子現在打對折,其實也是不痛不養的
證據就是2000年時,房子很多只有現在1/3
收入併入物價考量時,是比現在薪水高
當時大家的實質收入和生活品質是比現在還要好的
這就是房價合理造成大家才有多餘錢財來消費促進經濟的最大證據
查某人 wrote:
人口結構的改變,讓...(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