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42 wrote:
一般網路找到的資料大概都差不多 計算公式 =(土地成本(A)+營建成本(B)+管銷成本(C))X建商利潤(D)=房價(E)
扣除土地和建商利潤、其中營建成本和管銷成本就實實在在帶動到台灣相關內需巿場。
例如大巨蛋投資300億、就有300億的經濟效益。
不是像網路上有些人說沒有幫助的....
更何況台北市柯市長10月23日早就說「他是不會打房的,台灣營建業是台灣經濟重要產業,亂打房會影響台灣經濟,這不是我們承擔得起,打房的話,營造業會垮掉,台灣會完蛋」
不認同柯P的人、請自問有157的腦袋嗎?
柯P又不是神, 要拜神去廟裡拜就好.
還有喔, 那個計算公式, 成本佔整個房價的幾成?
營建成本跟管銷不過佔了整個開發過程的一部分, 詳細當然要看損益表.
如果依照這篇文章來看: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21/article/3550
房地產開發, 扣掉土地成本之後, 對於經濟效益只有18%
大巨蛋可能還有話可以講, 因為土地是政府的. 不需要算土地成本.
但是一般的房地產開發根本跟"台灣經濟重要產業"搭不上邊.
房地產開發最大的成本還是土地成本, 能夠回到內需市場的根本只有一小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