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族 wrote:小春大你這樣會被仲仲們圍剿...(恕刪) 如果有房仲不爽的話,那把特殊件放出來,我來吞,房仲賺佣金就好了。不過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房仲炒房早就是公開的秘密了,要買便宜房只能自己去當房仲。房仲炒樓 華廈轉手撈千萬加盟店充斥投資客 1牛剝3層皮獲利大2011年03月30日 更多專欄文章台北市大安區近一年半漲幅驚人,投資客短炒買進賣出,獲利2~3成起跳。陳鴻文攝【楊茲珺、蔡佩蓉╱台北報導】高房價民怨深,投資客成打房箭靶,其實房仲業也是「炒房要角」,知名投資客「三黃一劉」中的黃文雄就是住商不動產加盟店東。《蘋果》近日更接獲讀者爆料,北市內湖數家房仲加盟店店東更是買賣數百間房屋的大咖,國內房仲龍頭信義房屋,也傳出高階主管持有大安森林公園旁的華廈,2年內轉手賣出、獲利1千萬元的案例。奢侈稅政策加上國稅局積極查稅,刀刀砍向投資客,事實上,近幾年如雨後春筍增加的房仲業者,也是房價飆升的共犯。讀者爆料指出,信義房屋大安區高階主管林姓協理,於2009年8月以2813萬元買下大安森林公園旁華廈,但今年1月加價77%、開4980萬元出售,於上周一(21日)以3905萬元成交,1年半獲利1000萬元。《蘋果》致電前屋主謝姓民眾,得知舊屋短短1年半增值千萬元後,僅低調表示:「我是善良的小百姓,對房地產不了解。」不願表示意見。信義房屋總經理薛健平表示,林協理購屋是為了小孩設學籍,工作20年才買第2間房。信義房屋客戶與法律服務部執行協理張旭則說:「該屋交易獲利雖為屬實,但信義房屋仲介營業員買賣屋均告知交易對象。」且符合員工買房須滿1年才能出售的內規,於理與法均無不妥,是個人單純買賣屋。重新裝潢高價賣儘管房仲業者喊冤,並非投資客,業者透露,直營體系房仲業者會約束自家業務,反而是加盟體系的房仲業者充斥投資客,台北市內湖區某投資客自己當房仲店長,當經紀人低價取得物件後,重新裝潢高價賣出,短炒獲利時間長達10年時間,目前已擁有3家加盟店。短炒獲利達3成但近年部分房仲搭上投資客,聯手炒高房價也是不爭事實。全國不動產總經理石吉平指出,保守估計大台北至少一半以上房仲業與投資客合作,投資客看好房市投資,房仲業者僅是「配合演出」,不是價格決定者。天時地利不動產總經理張欣民指出,同樣一間房屋,透過房仲與投資客多次轉手,「一條牛非得剝三層皮」。他說,從2008年金融海嘯到去年政府打房之前,投資客短炒獲利空間達20~30%,相當驚人。還有號稱「內湖劉媽媽」的呂小姐,鎖定上市建商社區大量收購,再交由熟識的房仲轉賣,將原本每坪30萬元行情,炒到現在每坪80多萬元,轉手逾10戶。景氣反轉恐倒店張欣民說,投資客往往會給經紀人「甜頭」,今年房仲業競爭激烈,服務費即便只剩1~2%,仍有經紀人肯接,而投資客為收購優質物件,願給「滿趴」4%服務費,甚至多給分紅,當然有經紀人願跟在投資客身邊。房仲大老不諱言,投資客與房仲合作短炒不佔少數,經紀人被投資客餵養,不用積極開發物件,就可獲高額佣收,「柿子挑軟的吃」像在「吸嗎啡」,完全沒有戰力,一旦房市景氣反轉,與投資客合作的房仲店頭,就得面臨倒店壓力。房仲業者與投資客聯手炒房模式●房仲加盟店東就是投資客◎投資客開房仲店,從委賣物件中挑出獲利性高的產品,整理後加價轉售◎投資客入股多家加盟店,掌控多方通路●房仲客戶以投資客為主◎「投資客養房仲」,房仲優先服務投資客,快速成交可賺服務費◎同屋多次交易轉手2~3次,重複賺服務費●房仲提供投資客人頭戶◎為降低個人綜合所得稅,需大量人頭戶,仲介幫忙引介給投資客●房仲與投資客、銀行掛勾,貸款成數高、利率低◎2010年6月特定區域選擇性性用管制前,仲介業者與特定銀行配合,投資客貸款成數甚至可達100%,大多則有8至8.5成貸款,利率也可降低約1%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陳小春2525 wrote:要買便宜房只能自己去當房仲。 房仲想要撿便宜,不是坐在辦公室就有便宜可以撿,一樣要自己去跑,自己去開發案源,既然要自己跑,那也不一定要是仲介,任何人,任何職業都可以自己去開發案源,而且一般人比仲介更容易開發案源,一般屋主聽到仲介可能會排斥,但一般人直接跟屋主價談,屋主開門歡迎你(你要跟他買房,他當然歡迎)。誰說撿便宜只能當仲介?外面一大堆投資客,有幾個是仲介?三黃一劉,四個人中也只有一個是仲介。四人中最大的黃勇義(他一個可以抵其他三個),也不是仲介。
THE666 wrote:三黃一劉,四個人中也只有一個是仲介。四人中最大的黃勇義(他一個可以抵其他三個),也不是仲介。...(恕刪) 勇哥是屬於開發能力的很強的仲介,專掃特殊件,一個確實能抵過其他三個。---------------------------------------炒房最大咖 60億身價看不出.作者: 陳志賢、蕭博文╱台北報導中國時報【陳志賢、蕭博文╱台北報導】炒房A卡「勇哥」黃勇義,因涉嫌逃漏稅十餘億元,在檢調查辦前即已被國稅局盯上,再加上政府祭出「奢侈稅」打房,黃的房屋交易被急凍。據了解,他仍有一百多件不動產未脫手,大半資金已被套牢。被視為炒房大戶「三黃一劉」中最大咖的黃勇義,住的並非豪宅,而是社子葫蘆街某社區大樓。用來炒房的「天義國際」就在住家樓下,外觀沒有店招,實在看不出有外傳的五、六十億身價。至於當「勇哥」炒房人頭的大批親友,調查局發現他們家境都稱不上好,甚至有人貧病交加。其中,黃勇義的老父罹患肝癌、老母中風、弟弟得腦瘤。黃雖利用親友人頭進出房市炒作,但他給的薪酬並不多,每次只三、四千元;但他日前花了廿多萬元招待親友人頭出國旅遊。調查局昨天搜索「天義」,發現公司陳設相當簡單,看不出是炒房總部。黃妻郭枝芳面對調查局大動作搜索,向調查人員抱怨,黃是被同業中傷。依據調查局資料,黃勇義工專畢業服役後,曾短暫待過房仲公司,七十八年從三重和蘆洲發跡。九十三年起,他以個人及妻子的名義大量蒐購中古屋轉手交易,快速累積資本。九十六年五月以一千八百萬成立天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專營不動產買賣。他最多手上曾同時持有五百間房子。他買下房子後,就找合作的裝璜業者整修一番,再請房仲賣。由於給佣金很大方,出手就是數十萬,許多業者都願意與他配合。黃買房後,隨即在二、三個星期至二、三個月賣出,一戶最少獲利二、三百萬,甚至有上千萬利潤。黃為了規避龐大的交易所得,利用人頭簽約買房,藉此分散他的炒房事業,再以其他人頭或黃勇義夫妻作擔保,向各大銀行貸款,貸款的錢回流至黃妻帳戶。調查局在黃的辦公室搜出厚厚一疊的銀行主管、職員名片,顯示黃與銀行長期往來,關係深厚。去年間,黃勇義發現他已被國稅局盯上,陸續幫卅餘名親友人頭都辦妥營利事業登記證,分散交易額,並依每名人頭的交易數目繳稅。但國稅局仍認定這些交易實際上都是黃勇義主導,涉嫌逃漏稅,再加上黃勇義炒房一事曝光後,許多房仲業者不敢再跟黃交易,讓他手上還有一百多件房子沒賣出。中時電子報 – 2011年12月8日 上午5:30
我相信敢衝的房仲都想以勇哥為目標,不過勇哥說會出事是因為被仲介眼紅檢舉。我猜勇哥的房子裝潢後的賣價應該還是低於市價,不然要跑短線也沒那麼容易。不過現在還有投資客敢進場嗎?據我所知目前是逃命的居多,房仲自己的貨先出清再說。問:大多數人覺得投資客是炒高房價的元兇,尤其你是大咖,買賣超過一千多間房子,你怎麼看待這件事?黃:我只是一個平凡人,不應該把房價高漲的罪名怪到我頭上,以前大家都在做(投資),我只是把投資房地產當做一個工作在做,很認真的騎著摩托車到處找標的,給我的(裝潢)工班有工作可以做,我賺的是加工錢,更是辛苦錢。後來愈來愈多人要跟著我做,所以我就買房子讓他們裝潢,我底下的設計師加工班有一百多個,每一個人代表一個家庭,我有社會責任,我若沒量,工班會來喊說沒飯吃了,我就要去買房子,讓他們做,銀行專員與房仲也是需要業績,也會來找我。我賣掉的物件沒有受害人,給銀行賺利息,給仲介抽佣金,只是有些仲介賺得比較少,就會去檢舉。
陳小春2525 wrote:勇哥是屬於開發能力的很強的仲介,專掃特殊件,一個確實能抵過其他三個。 勇哥是投資客,哪是仲介?你該不會仲介和投資客的差別都搞不清楚吧....三黃一劉,只有黃文雄同時有仲介和投資客這兩種身分,其他三位都是純投資客。
最近仲介又連絡我老婆看房子.老婆心想反正也無聊.去看看也好..房仲講的天花亂墜.老婆悻悻然說某某地方點更好也才多少錢.仲介說那個價格是三個月前的.現在已經漲了.每三個月會自動漲一次價格.誰較妳不早買..還好是住在當地幾年了.也認識很多當地人.不然真的被仲介唬假的.我和我老婆說.說不定很快能看到.雲林鄉下1坪上百萬.可以和台中和高雄比..只是當地市中心價格也和他說環外的價格差不多.有人會笨到用一樣或更高的價格去買生活機能更差的地方嗎?反正不買最大.管你怎麼漲...
台灣最美風景是「騙人」?BBC:因為護照太好用了2016/04/14 08:43:00政治中心/綜合報導肯亞案因發各界討論,台灣是否已經淪為詐騙王國?國際媒體也關注到電信詐騙案有不少「台灣嫌犯」,網友更討論,難道台灣最美風景變成「騙人」?為何電信詐騙以「台灣嫌犯」居多?《BBC》記者指出,起因就是因為台灣護照實在太好用了。根據《BBC》中文網指出,在肯亞涉嫌電信詐騙大多是台灣人,是因為台灣護照相當好用,「可以在140多個國家或地區免簽證或者落地簽證入境」,讓常需要轉換電話發信基地的詐騙集團,可以方便地在多個國家移動,詐騙集團的頭子覺得風聲一緊,就可轉移基地。所以在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越南、如今到了非洲的肯尼亞,都有台灣人涉及其中的電信詐騙集團。另外,台灣的治安官員曾經告訴《BBC》記者,電信詐騙需要電腦以及通信人才,台灣比中國要容易找到這些人才,「所以很多台灣壞蛋就加入這種犯罪」。《BBC》指出,不過從從這次的事件來看,似乎中國尚未抓到詐騙集團的首謀,而且追回的金額也太少。另外,詐騙集團打電話或者發簡訊,並不只是採用「亂槍打鳥」的方式,隨機挑選電話號碼,可能手中握有被害人相關資料,至於這些資料是從何而來?將引爆另外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