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哥大 wrote:如果政府繼續積極參與甚至積極做東量還會繼續放大價還會繼續下跌但跌價三成會不會反而是買賣雙方歡喜的結果?以往的經驗不見得可以copy到未來的發展我押社會住宅跟區域都更這兩件事情 都更與社會宅對新政府而言,勢在必行!有立法院多數的支撐,相信未來的都更不再牛步化!!至於20萬社會宅,倒認為只是口號罷了...最終還是會視需求而調整數量,或許10萬戶就飽和也說不定!
為什麼大家都要都更政策?不是要圖利哪些特定的利益者,有造福全民嗎?這些想吃免費午餐的都更者,跟投機客炒房有什麼不一樣嗎?有本事就靠自己去都更,這才是最公平的。否則只優惠一群人,只是造就另一群既得利益團體。
vic1106 wrote:代銷量800億,春假單週成交量8億號稱春燕,那一年也只賣4、500億,還剩300多億賣不出去... 全年代銷量"預估"800億,春假單週成交量8億差幾個字差很多,但也顯示海悅不夠力bj4
i220n284 wrote:他的數據沒說是y-o-y還是m-o-m,沒特別說明我猜是後者,也就是自欺欺人用的。 right三月的MOM歷史上從沒比二月差過量價 要看相對與絕對成交量圖若拉1年來看...這跟台灣的GDP一樣低基期後的高成長的數字假象永遠是個..感受差異很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