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可以請建管單位來堪驗自己買的預售屋嗎

所以只能學日本第三方公證單位來監造
並落實三級品管
而且監造要出個監造報告
偷偷告訴你...我在是某個政府單位的包商工程員工....
標案工程都會有一位監工...然後其抽檢工程的內容安排一樣是由我們包商提出...
你覺得我們會把有問題的提出讓其抽驗嗎?當然不會嘛...都嘛提標準的幾個讓他們驗...想當然一定是通過的嘛...
很奇怪嗎?我當初也覺得很奇怪這樣怎麼對..不是應該用抽檢的嗎?呵呵...就不是嘛....呵呵



tom9311 wrote:
來堪驗建物是否有照建築法規來施工
混泥土磅數
鋼筋強度

有無照圖施工
之類的


板主
說實在的
結構物通常不會您紅字所列的這些因素而倒塌
因為台灣的鋼筋和混凝土品質穩定
取得的價錢也不會太貴
沒必要偷這些
不過有無按圖施工確實是關鍵







dougles1974 wrote:
建築法73年已經行政與技術分離,
技術是歸各技師公會管控,公務員是做行政管理
可以花錢請技師公會來實質監工。


抱歉
這位兄臺
技師公會並不負責監工
更何況
土木技師或結構技師並不代表他們懂施工的細節
書本有教,考試有考
但沒實際接觸過的東西就是無法體會
有很多技師根本沒待過施工現場
他們懂的是施工知識,但他們並不一定具備施工經驗
有沒有施工經驗
聊個幾句就能知道
施工有很多眉眉角角和文化
只有實際長期泡在工地過才會了解
tom9311 wrote:
所以等混泥土要澆注時請結構技師來看喔


對RC結構物來說
鋼筋籠才是重點
不是等封模完要灌漿才請技師來看
那樣看不出什麼東西
要灌漿才發現鋼筋問題已經來不及了
不可能叫工人把模板和鋼筋籠拆下去改
要看
就要在開始綁鋼筋的時候就要來看
檢查鋼筋籠是否有按圖施工
以及一些圖面上沒交代的鋼筋細節該怎麼處理(很多設計者沒時間或者懶得畫詳細圖,現場工人就亂做)
不是放任工人亂搞

灌漿時沒有太多好看的
頂多就是檢查有沒有確實搗實,氯離子濃度,坍度是否太大或太小,做做試體等7,14,28天去壓...等等
灌漿其實對施工的人來說是件大事
因為灌下去以後才發現錯誤
一切就難以挽回
而且若有細節導致灌漿中斷
不僅人,車,材料浪費
又會遺留施工縫
後續會很麻煩















tom9311 wrote:
最重要的是施工過程必須透明
有施工過程記錄表 圖文並茂
還有各種試驗檢測
1混泥土 抗壓試驗 榻度試驗 氯離子試驗 還有內含物是否都符合建築法規的保證
2鋼筋 的抗拉試驗 ………種種
3建物結構分析與模擬
反正建物施工要符合建築法規


講這些不用付出任何成本的言論
大家都會
我比你更在行
但是都太過天馬行空不切實際
大家都先去工地擔任監工再說
待得住連續3個月以上再來談要怎麼讓施工過程透明
當整個工地只有你一個監工要負責所有施工聯絡,安排和細節
還要同時負責解決施工可能遭遇的所有問題喔
這時候還要求你要製作各種施工紀錄表兼圖文並茂
看你一個人時能做多少事情?
能做到怎樣的透明?

不知道很多案場
真正負責監工的只有1~2人嗎?
節省成本嘛~~不是嗎?













tom9311 wrote:
所以只能學日本第三方公證單位來監造
並落實三級品管
而且監造要出個監造報告


以本人對施工界粗淺的了解
第三方監造在台灣確實有些案子會執行
但能落實到什麼程度令人充滿疑惑
很多在國外不錯的制度來到台灣
完全變了樣
台灣人太會鑽漏洞
做事太馬乎
檯面下的惡勢力就更不用談
沒辦法~~民族性使然
台灣很多標章,制度(例如三級品管)都只是在做表面功夫而已
只是在應付查核而已
查核當天一定會照規矩做事
但並不是365天都有在查核
施工或監造的人沒充足的時間,沒足夠的經費
加上惡劣的民族性與文化
連三級品管的落實都有困難
看了很多
所以感觸很多





總可以做些什麼吧
難道只能坐以待斃
繼續照著不透明的規則走
花了畢生積蓄
買到的是什麼

tom9311 wrote:
總可以做些什麼吧難...(恕刪)

人品!
合約要不增加
如未照建築師 與結構技師 土木技師 簽證 且經政府機關審核之圖說
按圖施工 予以罰款解約 並賠償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