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andhard wrote:
其實我認為台中很有機會取代台北成為台灣的首都圈
腹地大,交通便利,沒有隱性風險,如果,我說如果,台北遭遇不幸
台中一定會取代台北
不過台中現在只是比較慢跌而已,先漲先跌,後漲後跌
台中沒有隱性風險?? 921地震也才幾年就忘了啊

看了中央地質調查所的圖, 台北盆地主要就一條山腳斷層, 台中有幾條我也數不清, 你自己數數好了.


E.TTsai wrote:
不曉得p大買房子是...(恕刪)
E.TTsai wrote:
如果以房價持平的觀點來看,
持有現金跟持有不動產,
哪個具有保值效果?
(至於上漲或下修就不列入討論)
從銀行端的存款跟房市的年交易值來看,
其實也已經很明顯了,不是嗎?
pds1 wrote:
2.你說建商跟投資客賣不掉? 去年利空不斷也移轉了29萬戶,其實也沒有賣不掉,賣得慢而已。
29萬是包含了大量新成屋(並非是去年銷售的)
去年利多一大堆,怎會利空不斷?
年初的陸資掃貨,大媽來襲,
再來房地合一拍板(有些人說奢侈稅退場有利炒作)
還有第一波降息,
第一階段解除信用管制,
第二波降息,
黃金省稅期.....等
如果p大覺得去年沒利多,
那今年肯定是利空不斷orz恕刪)
pds1 wrote:
1.et大應該研究房市甚久,居然會認為如果房價持平,現金比房地產保值,
令人驚訝。et大很顯然沒有認知到房地產的槓桿作用,這其實是個簡單的數學題。
例如,現金有200萬,放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約是1.205%,一年收息是24,100元。
買房透過槓桿作用購買總價是1,000萬元的房屋,貸款800萬元,利率1.9%,每年付息是152,000元。
假設上開房屋出租淨收益率是2%(扣除房屋稅與地價稅等成本),每年實收200,000元,
200,000元的收入-152,000元的成本是48,000元,
48,000元/200萬元=2.4%,大約是定存利率的2倍,
這個差距在降息循環時會更顯擴大

pds1 wrote:
至於你說29萬是包含了大量新成屋,每年的統計數字不是本來都會包含嗎?沒有不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