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01的置產投資海外??多的是被困在這個島上吧?要有居留權最快的方式像我老婆是外國人,要不然就是夠有錢,以投資名義,這種M01應該不多,多的是買一點銀行轉售的金融商品賺點小趴數就沾沾自喜(本金不大10%可能也才把萬塊),呵呵。
A6。對房價的看法?長線緩跌,很難再回之前幾十年長期趨勢上漲的軌道。但還是決定這一兩年內買,原因就是不想等了。只是必須要看得開,東西用久了是會折舊的。一邊住一邊賺這年代早就一去不復返了,心態調整了就好。我是打算買第二間住得寬敞些,原本10多年前買的房子也住舊了,住裡面實在不方便裝潢整理。但我也不想買在最高點,所以等。3年前就開始看房打算買了。但是看這波的漲勢,明顯就是資金行情堆出來的套利風潮,不是國民所得提昇,經濟成長率支持的剛性需求。所以知道遲早要下跌。當時不少人勸我看清事實也好,笑我下手慢也好,我就是耐著性子等。現在也確實走上衰退的路了。只是比我當時的預期晚一年開始。目前是自住客撐場,投資客幾乎全退。零星進場的也是小宅低總價的投資客,低價,遠離漲幅過大的台北市是現在的顯學,沒有哪個投資客在這時間點進來買高價住宅,加入一起被套的行列的。這也是我等到現在才要買的原因。般銀行錢玩財槓的投資競爭者少了,價錢也好談得多。既然是升級再買,當然要買比一般住宅好點的。預計是4500~5000的價位。前兩年這價位以上的中高總價住宅,有一大半是投資客買的,這些人沒錢也敢買,一個人錢不夠就集資,利用寬限期、展延、增貸與拉長還款年限,來抵抗開始還款期每月15~20萬的高本利。銀行偏偏又站在他們這邊,幫助他們掏我們這買來自住者口袋的錢。用自有資金買的自住客人沒必要在當時淌這渾水,只能靜觀其變。自住客當道的現在,這些年買高總價宅畢竟是幾乎全部套牢了。這價位以上的交易量衰退幅度遠高於整體交易量,而據我所查的實價交易結果,成交金額的跌幅也不是只有5~8%。這其中還不包括的相當,相當大部份,從我認真看房開始,賣了3年都沒賣出的房子。對台北市中總高價屋來說,去年每間平均跌幅可能不只276萬。既是如此,為何我不再等?住在自宅等又不用繳房租貸款,何不多等等?2~3年前一堆人勸我買,最近中高總價屋已跌了一段了,反而許多人聽到都勸我再等。沒辦法,追高殺低是一般人的天性。不耐煩等是原因。長線跌個10年以上,懶得等。我工作20多年了,自己的房子住了10多年,從新住到舊。除非急跌,否則像這樣半死不活得跌一點、跌一點,要等到何時。。資金呢?這倒不是我所需要擔心的,連自住的這間都不打算賣了,這部份當然不會是問題。問題只會是:我打算花多少錢買。只是原本可以買更貴的,現在想想就大約看這個等級的房價就好。既然都知道線會跌了,買太貴就是和自己的口袋過不去了。這版上充斥著一種言論:想買卻不下手,都是買不起的人。卻忘了有一批人是不認同這荒唐的價位。一碗牛肉麵1000元有幾個人吃不起?C/P值過低而已。當坐在店內的人笑外面經過,不進店內的人吃不起,事實是否真的和他們想的一樣?maxkingella wrote:房市明顯下修了,在...(恕刪)
ryang1212 wrote:這版上充斥著一種言論:想買卻不下手,都是買不起的人。卻忘了有一批人是不認同這荒唐的價位。一碗牛肉麵1000元有幾個人吃不起?C/P值過低而已。當坐在店內的人笑外面經過,不進店內的人吃不起,事實是否真的和他們想的一樣? 一瓶礦泉水,在小7買一瓶20元坐在旁邊喝。同樣一瓶礦泉水在五星級飯店要160,在五星級飯店喝的人是盤子嗎?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本身是怎樣的人,而是在於他所處在的位置。礦泉水和牛肉麵一樣,路邊攤多少,飯店要多少,價格決定一個人的價值樓主的問卷調查已假設房價下跌中,失去其客觀性,這裡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