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標註一下重點可以買到這麼便宜的價格(一坪才13.3萬)我算是2008年的金融風暴衍生出裁員和無薪假,房地產市場低迷的受益者,原屋主是當時房子剛蓋好就買下住到現在,其實已經住得很習慣也有感情了,如果不是急需賣房周轉,不然照原屋主說15年前的買價就要500出頭了 (這一點後來有經過鄰居證實),更遑論光是捷運效應(當時已經在蓋還未開通)周邊房子早就預期性的上漲,一坪行情價至少都可以賣到18萬以上
笑哈哈 wrote:生在台灣''買房''真可憐,國外跟你同年代的人,做''一般''工作買房完全不必犧牲生活品質。 我在澳洲伯斯住12年了, 剛來時郊區的房子約27萬澳幣(Willetton區),當時沒錢買(當時利率是10.5%), 現在"同一棟"價位是74萬澳幣(現在利率4.8%),這邊大學生畢業的年薪約5萬,稅後剩4萬左右,國外費用不比台灣,更難存錢,房租算星期的,一個蛋炒飯要價9塊錢,這邊大學生是畢業連租都快租不起,合租已是常態,國外是沒有圓很多,話說買房不用犧牲生活品質不太適用一般普羅大眾,包括國內外,有購屋支出自然會占用其它支出,只要人家認為值得就夠了! 我3年前才開始在澳洲背房貸, 因為存錢不容易啊! 晚了貴了, 但至少是個開始!
現在買台指週選擇權一天也有機會能翻3~4倍重點在於你敢買嗎?你敢壓多少錢去買?1萬?10萬?100萬?還是1千萬?又壓下去是猜對邊賺3~4倍還是猜錯邊歸零?所以2008買房賺翻倍是一種機會,2016買房想賺錢也是一種機會,明天台股開市拿身家去壓週選擇權也是機會,只是你敢不敢買房or賭一把!
我想表達的意思是,在原PO那個年代,靠省吃儉用不用碰高風險投資工具就可以存錢買房,現在這個年代有可能嗎? 如果原PO是靠股票、選擇權賺大錢買房,那我佩服他的眼光跟勇氣我無話可說,但我不平的是明明一樣省吃儉用,我還存的比他多,區區7年後,卻連頭期款都付不起,這如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