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年輕一輩的想買房真的是難啊


playone9527 wrote:
我個人感覺是.......(恕刪)




新興人口都往六都前進...

能繼承六都房產的當然是不必買...等繼承





不過繼承取得的房地產之後想轉賣變現的話稅會超級無敵重喔
你轉賣的成本是用當年度的評定現值當成本,不是你老爸當時買的市價當成本喔
建議是繼承之後再無限輪迴繼承子孫直到地震變危樓換都更,別嫌繼承的房子老舊急著在你這一代賣掉換新房子
賣了那稅金可是會包你哭哭

以下贈與的實例自行改為(繼承),稅金的算法是差不了多少,意思就是說你等繼承的房子已經先跌給政府了
涼涼等阿爸阿母掛點的爸寶 媽寶 老魯看完可別哭哭嘿,為了居住正義眼淚往肚裡吞也是值得的

實價登錄/贈屋節稅?小心反虧錢
【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2014.03.29 04:02 pm


國內不動產贈與成風潮,繼去年全台贈與件數衝破5萬件大關後,今年1月再以7737件寫下單月歷史新高。國人熱衷贈屋,主要是為了節稅,但很多人不曉得,實價登錄上路後,買屋贈與未必划算,未來子女要賣屋 ,不僅省下的稅得吐出來,可能得加倍奉還。

近來已有不少案例,有人發現反而要繳更多的稅,四處求助,但來不及。北區國稅局副局長王玠琛表示,這就像開車闖進單行道,被警察攔了下來,表示要退回去一樣,警察不可能不開單。他呼籲民眾買房前,一定要做好財稅規畫。

永慶房屋契約部經理陳俊宏表示,買房贈與子女,是近年富爸爸最愛的一種移轉財富手法。主要是贈與稅是以遠低於市場行情的土地公告現值,和房屋評定現值作為課稅基準,相較於現金贈與,可省下不少贈與稅。

這是合法節稅,而且在過去,子女如想出售,由於也是以官方公告價值加乘標準稅率方式,申報財產交易所得稅,因此不會有稅賦加重情況。但在實價登錄實施後,情況已不同。

在實價原則下,未來受贈(繼承)的子女出售房子,必須以實際獲利申報,國稅局算法是,實際出售金額直接減掉當時接受贈與(繼承)時的公告價值,一個是市價,一個是公告價值,相減之下,所得非常驚人,併入綜所稅往往得繳交巨額所得稅。

陳俊宏舉例,一位富人兩年多前在大安區買了一間豪宅後,以贈與(繼承)名義登記在兒子名下,日前再以約2億元出售。當時土地公告現值3000萬元,房屋評定2000萬元,合計5000萬元,採取贈屋方式,扣除免稅額,贈與稅僅約456萬元。

相較現金贈與,當時大約省下1200萬元贈與稅,但是今年申報財產交易所得,必須以當年的公告價值5000萬元,作為取得成本,等於豪宅獲利1.5億元,扣掉父母合併免稅額440萬元,再拆出房屋部份申報,約需繳交2400萬元的財產交易所得稅,算算反而比現金贈與方式多交了900萬左右的稅,兩年房子增值獲利幾乎全部都繳了稅,等於白忙一場。

台中七期也有一例,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說,一位民眾三年前花1800萬買了一間房子贈與兒子(繼承),公告價值約600萬元,只繳38萬元贈與稅(遺贈稅)。去年房子以2000萬元賣掉,表面上賺了200萬元,但近日找人申報綜所稅,計算之後,得繳168萬元財產交易所得,等於沒賺還倒賠6萬元,大呼划不來。
看買哪裡吧... 我親戚最近買了一間龜山的十年舊房,雖然十年了,但是無論外觀跟內部都還不錯
生活機能也還好
去新北新莊甚至台北、桃園區內也都不遠,還有免費公車

快三十坪,三百五十幾萬...
這種價格其實一般上班年輕人買的起

特別的年輕人,有家產的,一年賺三五百萬高薪、領紅利的
那就去買蛋黃區

這社會本來就不公平,每人能力有限、目標不同
住在不同地方也很正常...
沒錯~ 為何有些國家排華? 華人一有錢就先去炒房、炒地皮,搞到天怒人怨。台灣有錢人也是一樣..不做善事、不做產業升級...拼命炒房、炒地...搞到年輕人沒有未來,或是一輩子賣身給房貸,真可悲~
光只會做夢要住台北市。當然買不起......
要買的起台北市中心

才有居住正義

懶人包是這樣說嗎?
REALPOWER wrote:
看買哪裡吧... 我...(恕刪)


我認同
10年房350萬不規,這是沙價後的成較價嗎?
憑什麼沒錢要買房子?你是耍無賴嗎?有錢才能上桌,快去加班只會哀嚎的人輕人

upernere wrote:
感覺房價已經居高不...(恕刪)

沒辦法
日子還是要過下去
蛋黃就先別想了
找個不錯的
安身立命先
不然,等你買的起蛋黃
其實也會想買蛋黃中的蛋黃
人就是這樣
總會想越級打怪~~~~
小弟也是
so~~~~
加油

年輕人我要吹冷氣穿漂漂坐辦公室買進台北市
手拿7-11咖啡走路上班超有fu



出國旅遊 買車把妹 吃大餐 換3C 房價好高買房好難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