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繼承取得的房地產之後想轉賣變現的話稅會超級無敵重喔你轉賣的成本是用當年度的評定現值當成本,不是你老爸當時買的市價當成本喔建議是繼承之後再無限輪迴繼承子孫直到地震變危樓換都更,別嫌繼承的房子老舊急著在你這一代賣掉換新房子賣了那稅金可是會包你哭哭以下贈與的實例自行改為(繼承),稅金的算法是差不了多少,意思就是說你等繼承的房子已經先跌給政府了涼涼等阿爸阿母掛點的爸寶 媽寶 老魯看完可別哭哭嘿,為了居住正義眼淚往肚裡吞也是值得的實價登錄/贈屋節稅?小心反虧錢【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2014.03.29 04:02 pm國內不動產贈與成風潮,繼去年全台贈與件數衝破5萬件大關後,今年1月再以7737件寫下單月歷史新高。國人熱衷贈屋,主要是為了節稅,但很多人不曉得,實價登錄上路後,買屋贈與未必划算,未來子女要賣屋 ,不僅省下的稅得吐出來,可能得加倍奉還。近來已有不少案例,有人發現反而要繳更多的稅,四處求助,但來不及。北區國稅局副局長王玠琛表示,這就像開車闖進單行道,被警察攔了下來,表示要退回去一樣,警察不可能不開單。他呼籲民眾買房前,一定要做好財稅規畫。永慶房屋契約部經理陳俊宏表示,買房贈與子女,是近年富爸爸最愛的一種移轉財富手法。主要是贈與稅是以遠低於市場行情的土地公告現值,和房屋評定現值作為課稅基準,相較於現金贈與,可省下不少贈與稅。這是合法節稅,而且在過去,子女如想出售,由於也是以官方公告價值加乘標準稅率方式,申報財產交易所得稅,因此不會有稅賦加重情況。但在實價登錄實施後,情況已不同。在實價原則下,未來受贈(繼承)的子女出售房子,必須以實際獲利申報,國稅局算法是,實際出售金額直接減掉當時接受贈與(繼承)時的公告價值,一個是市價,一個是公告價值,相減之下,所得非常驚人,併入綜所稅往往得繳交巨額所得稅。陳俊宏舉例,一位富人兩年多前在大安區買了一間豪宅後,以贈與(繼承)名義登記在兒子名下,日前再以約2億元出售。當時土地公告現值3000萬元,房屋評定2000萬元,合計5000萬元,採取贈屋方式,扣除免稅額,贈與稅僅約456萬元。相較現金贈與,當時大約省下1200萬元贈與稅,但是今年申報財產交易所得,必須以當年的公告價值5000萬元,作為取得成本,等於豪宅獲利1.5億元,扣掉父母合併免稅額440萬元,再拆出房屋部份申報,約需繳交2400萬元的財產交易所得稅,算算反而比現金贈與方式多交了900萬左右的稅,兩年房子增值獲利幾乎全部都繳了稅,等於白忙一場。台中七期也有一例,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說,一位民眾三年前花1800萬買了一間房子贈與兒子(繼承),公告價值約600萬元,只繳38萬元贈與稅(遺贈稅)。去年房子以2000萬元賣掉,表面上賺了200萬元,但近日找人申報綜所稅,計算之後,得繳168萬元財產交易所得,等於沒賺還倒賠6萬元,大呼划不來。
看買哪裡吧... 我親戚最近買了一間龜山的十年舊房,雖然十年了,但是無論外觀跟內部都還不錯生活機能也還好去新北新莊甚至台北、桃園區內也都不遠,還有免費公車快三十坪,三百五十幾萬...這種價格其實一般上班年輕人買的起特別的年輕人,有家產的,一年賺三五百萬高薪、領紅利的那就去買蛋黃區這社會本來就不公平,每人能力有限、目標不同住在不同地方也很正常...
upernere wrote:感覺房價已經居高不...(恕刪) 沒辦法日子還是要過下去蛋黃就先別想了找個不錯的安身立命先不然,等你買的起蛋黃其實也會想買蛋黃中的蛋黃人就是這樣總會想越級打怪~~~~小弟也是so~~~~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