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現在買房跟五年後買房,差別很小,建議想買房的正常去買就好

要算就仔細點~
只看房租,不看房貸利息錢。
況且樓主都看不清未來房市狀況了,只說了個可能。

就叫你不要買重劃區買投資客99%的地區八成都生活機能不好
整天跌跌跌,商圈店面租金年年漲,商圈房租不漲就要偷笑了
你自己在租房子自己探聽你周遭租金有沒有上漲再來說嘴
你租不可能租鳥不生蛋的投資客專區好嗎?!那是專門套投資客用的
把投資客圈起來讓他們自己在裡面抓交替
你租房子會選上班近,離小孩國小近,阿你買房子就會去買郊區?
拜託拜託腦袋動一下,問問自己需求是什麼,你自會有答案
很棒的個人見解,這種正向的觀念,讚啦!
hca17 wrote:
現在房價是鬆動,但價...(恕刪)


現在房價是鬆動,但價格最多是2012年水準,房價應該還會下修一成,但釋出的都會是投資客爛案件
假設你買蛋黃區老公寓2500萬開價,現在可以輕鬆買到好物件2300萬,五年後應該可以買到2100萬爛物件
你賺了200萬嗎?不
你房租2萬,一年24萬,五年120萬
所以你只賺了80萬
老實說意義不大
1.沒人能保證房市會下修兩成,現在已經下修半成到一成,你在賭
(萬一在野黨上台經濟沒波動,房價議價空間反而更小,回到2014水準)
2.等到到了2100萬,只有投資客會釋出爛案件,普通老台北怎麼可能賤賣自己房子(都住了30幾年),所以你也不是賺到80萬,而是省80萬住爛案件
3.普通人議價鐵定殺不到最低價,買房的range上下都有100萬的空間
換句話說,除非你預測房價會腰斬,甚至一折,否則現在出手跟五年後出手,差別不大
一樣,我這段話是對有能力買房者說,而不是跟沒能力買房出國的人討論)
但這風險就是,台灣房價未來結果是再漲一倍,你就倒霉了
----------------------------------------------------------
RE

1.為什麼台灣房市高點是在2013,拖了兩年現在才開始鬆動?? 仔細用你的大腦去思考
如果你沒投資經驗可能100年都想不出來只有幻想
有經驗還想不出,可能是沒腦!?
還是黑心!?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結果論,再去推原因

結果:房價開始鬆動下跌了

原因:
*2013開始李嘉誠開始大量拋售中國香港地產
大亨為什麼要賣!? 富人都會互相有連結,不會告訴你他們要出貨了
等到你想賣已經量縮賣不掉
*政府開始大力打房,2013年開始我就聞到政府,會一個一個打房政策的出來,但不會瞬間打太用力
你以為已經結束了嗎?未來幾年慢慢看,正要開始,囤屋稅比價國際當然是趨勢
*2012年經建會數據,台灣的勞動人口比例將在2014與2015年開始衰退,表示台灣的人口紅利屆時將消失;
一個勞動人口降低,薪資降低的國家,房產長線會漲,那我的頭給你當板凳
(台灣房產將走日本模式)

*2023年的時候台灣死亡的人會比出生的多,總人口數開始減少。
*2012,2013大批藝人擁進房產
我創造的藝人理論非常精準,凡是某一年藝人擁進某種產業,就是該產業最高點, 股市,餐廳,電子業,到現在的房產
最大比例的台灣大媽,和菜藍族 就是這賺錢容易,又多的藝人
主力要坑殺誰?當然是這些人,難道會讓他們賺錢嗎
*台灣買屋需求都是投資客,只有少部份高薪階層願意高價追買,台北市蛋黃區有機會持平小跌,其他地區都會大跌
新北,桃園投資客最多,還沒什麼跌什麼,很多都比蛋黃區跌的還少,用你的小腦袋多想想
新手菜籃族,藝人怎麼懂停損呢?
只有崩盤時才會想賣,還會賣在最低點

最大資深的投資客 都知道這場遊戲某一天會結束,他們早已規劃何時要落跑
這只是場投資交易,有賺有陪,有停損有停利(我再給你的小腦袋多想想)

2.天下哪有這種穩賺不賠的生意
我發現大部份非專業投資的買房者都有種錯誤思想
你老台北想賣房都賺翻了,只有賺多賺少的問題(台北確實少部份地區沒漲)
不想低賣,這就是貪!!如果是在多頭確實你可以有這想法,反正買家這麼多
但現在是空勢
這些人一但投資了房子心中就想著一定要賺錢才賣
難道做其他生意的都是白癡嗎
很多生意都是做錯了趕快退出,虧本收場
撐下去只會破產
太平生活過太久,不知道這世界有戰爭這回事
(房市漲太久,不知道有崩盤這回事)

跑去買房的人,感覺這些都會突然變蠢了
還是被代銷建商洗腦了
認為房子一定會漲
虧一點不賣,沒賺也不賣,賺太少也不賣
一定要大賺才賣

天下哪有穩賺不賠的生意
當他們有這種想法時,就是主力要坑殺他們的時後

3.台灣房價未來結果是再漲一倍,你就倒霉了
你寫這段話,表示你黑心!???

我家裡有房,自己也要買房
但我確不會這麼想
我希望房產跌

如果有漲,那我很開心,上帝給我機會,讓我有機會爽爽賺
但我心中也很憐憫沒買到房的人

台灣房價再漲一倍,倒霉的是20,30歲的一般上班族
以後的生活可能會跟香港人一樣可憐
(可是台灣很難如此,香港人薪資很高,且外國人才進住,所以可以持續推升房價)
(台灣是薪資越來越低,精英跑到國外,剩下一群魯蛇)

房產漲跌跟我們沒啥關係
買房子只是希望買到一間喜歡的住宅在付近生活
我們是靠自己的能力,開創事業或是工作能力賺錢
不是靠買賣房子炒作來賺錢
房價跌到1折也沒差
最好多點朋友能自己開創事業,多賺錢,為社會創造就業,
讓國家更有競爭力才是重點
我沒說我家好啊

我覺得我家很普通
不過就父母這"台灣省"鄉下國立好系畢業,父母30歲加起來賺的錢還沒我20幾歲多
在台灣這鄉下做到高階主管,到老才超過他們在美國同學低階主管的薪水
結果房地產翻了幾倍變到今天,其實現金付出不過四千萬而已

我跟我女友學歷比我爸媽好不知多少,薪水加起來是他們20幾歲時幾倍
我怎麼會不知道我爸媽是什麼咖?不過就是普通上班族而已

我只是拿我爸媽這種普通人當例子
普通人去美國,就是要承受台灣房價可能再翻幾倍的風險

普通人買房,不以投資為主,可以安心全力買

順帶一提,我也不是什麼咖,比我爸媽強的普通上班族而已

我是不希望台北房價腰斬啦,因為這代表台灣經濟很慘
到時候萬一被裁,還得回國外找屁事做屁人

P.S.我家在北美上海北京台北都有房地產,不會雞蛋放同一籃子啦
但我爸強者朋友,全賭台北市,賺翻了
(我覺得那位叔叔很有種,愛拼才會贏,所以他住信義計畫區,但我是沒種,還是會學我爸,全力分散資產)

P.S.2.我不會憐憫買不起台北市房子的人,我在國外時都住郊區我家的house,每天3小時通勤大學及公司,根本沒差。
學生時是在通勤時看小說,上班買了台小電腦放車上看pps,現代人拿個手機就可以滑個爽,通勤就是下班
所以我介紹青埔,但被轟慘了
在我觀念,台北市買不起是正常,買的起才怪

只有台北人對通勤有莫名恐懼感,跟神經病沒兩樣
其實通勤時間長是好事,多一點私人空間,少一點回家看老婆小孩

hsubruce wrote:
要算就仔細點~只看...(恕刪)
fairytale1208 wrote:
講一句難聽話,你別...(恕刪)


人的財富,標準的一命二運三風水,真倒是朋友有拙見 : 存款簿的數字沒意義,真要你花了,吃了還不算,要道你平安拉出來了,這錢才眞的是你的.

一位學生時代老友,含著湯匙(不算金的,但好歹有),1980清大電機畢業,現代名稱,人生不算失敗組. 大三時阿公仙逝,房產子女均分,簿子上還有筆三十多萬的現金,給了身為長孫的老友,當時不算少,但老友居天龍國,不夠買廁所,怎辦?
當時有家叫"國壽"的,三十出頭,於是乎買了十張,過戶領回所抽屜. 十多年後,股市破萬,國壽破兩千,各位猜猜老友那十張變甚麼了,也是億來億去了,且那時還是"民國七X年".
老友雖是清大電機的,但唸的有點混,電機主科成績都難看,為畢業,大四選一堆當時沒人懂的"電算"湊學分,服完兵役,想做兩年事再出國,也順便自修一下自己的"本科"免得碩士唸不完,進職場本科爛,中X電機的都不敢去,找了個當時在台灣小小的"IBM".
IBM雖是外商,老友當時也大概15K不到,只是,運來擋不住,半年後,IBM亞洲總部要台灣派個人去香港受訓,條件是這人要"軟硬都懂",而老友"就是他了",一年多後,週遭這些"國"字輩的,月薪30K以上已有人忌妒了,老友從香港回來,薪水依舊15K,但改港幣計價. 而從此,沒聽老友在準備留美(不過從此常飛美了).
這幾段,大家聽的真如小說故事吧! 但又如何呢,時至今日,一群人都漸漸看到夕陽了,今年過年,老友來找,還是稱孤道寡,眼看已是孤獨老人一個,身家數億,仍然回家只能跟牆壁聊天.



hca17 wrote:
現在房價是鬆動,但...(恕刪)
房子修正已是事實,板橋某豪它是我朋友的建案,開賣至今只有賣二戶
,已賣超過一年了,真如版主所言~我可以介紹版主買,可以算便宜一點~!

另外,我還有位朋友,去年把他手中的房子全出清了,現在就是純租房子(有車位),一個月含管理費就四萬多。
他說,用一年時間算就好,他現在租來住的房子在新板,現值少說要五六千萬以上
,住的這間房子要是一年跌五扒,可以讓他租超過五年。(說跌5%,算客氣了~!)
以趨勢來看,台灣房市在初跌段,五到十年不一定止跌,除非台灣現在打房的政策及法規全廢了,
台灣房市才會機會止跌反彈,不然像日本跌二十年以上的大空頭,是跑不掉的。
hca17 wrote:
現在房價是鬆動,但...(恕刪)

每坪差5萬~10萬
就是有差
就算差一萬
還是有差

不要妖言惑眾

你們連房子要不要出租
租多少
都在斤斤計較
還要煽動別人趕快買房
買房沒差
是要講給誰聽???
勸說進場文好多
GOOD!
記住以五折價開始砍起、沒的話、繼續等
明年Q3後再觀察!

linext wrote:
住的這間房子要是一年跌五扒,可以讓他租超過五年。(說跌5%,算客氣了~!)


老實說 這樣簡單的在房價下跌時買不如租的邏輯 很多人真的看不懂, 或是不想懂...

開版的連房貸利息都沒算..但即便這樣不算 就會差很多了...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