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捷運聯開宅出租未過半 柯文哲:北市仍在「摸石頭過河」

HighPrice wrote:
簡單說,多數有能力去承租的,都被年收入那條件限制住了.
租金不是問題,問題出在那承租條件,這叫搬石頭砸自己腳.


其實政府政策太多這種例子, 我是不覺得台北真正的窮人有那麼多, 但政府的福利大概80%以上都限制中低收入戶, 甚至是低收入戶
都已經甲級貧戶了還申請什麼聯開宅, 買什麼合宜宅, 申請什麼購屋貸款
搞得大家遷戶口的, 過戶的, 借人頭的, 忙得團團轉
申請得到的幾乎都不是真正的貧戶
如果真的是貧戶想買房買不起, 多半也都是要求生活品質或是及時行樂的月光族, 買了房之後其實被法拍機率也很高
對市長反感加一,
醫療專業不代表市政專業,
自己不會也不會請教專家,
後面團隊太年輕幫不到什麼,
未來只能希望少犯錯,
為市民生活需求想。

Sunnycat40 wrote:
570戶,用平均每戶2000萬計算,共可打消114億的債務,...(恕刪)


1. 這570戶裡面,多的是14坪以下的套房,要估平均2000萬,太過樂觀到不實際。

2. 據說,問題在租金太高。但是,因為同社區住戶抗議租金太低,拉低水準。以至於訂出一個不切實際的租金,這是北市府進退失據。

3. 年紀限制也是一個問題。46-64之間的人沒資格。問題是,低收入分配在各年齡層,為何限制年紀?

二次招租公告後,取消年紀限制,取消抽籤,改採隨到隨辦。我在09/07左右打電話去都發局問,承辦人員告知,已經要排候補了。可見,取消年紀限制後,有比較多的人去登記了。

前幾週看某電視台(印象中是三立)到歐洲做的節目,報導西歐一些國家的都市住宅政策。很多地方,市政府都是最大地主。他們只買地不賣地,只出租不出售。而且打破貧富實施混居,區域居民不會被貼標籤。房價也就不容易被炒作。

或許在台灣,這些都不容易做到。但是政府政策絕對有極大影響力。就看主政者有沒有心協助解決市民(非只是針對弱勢)租屋者的問題。

至少在自有房屋超過八成的台灣,要滿足另外兩成租屋者,良好租居需求的難度不是真的那麼高。

到後面,自有房屋者,其實很多屋況都不理想。如果租屋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才有機會改變華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當然,這是很長久以後才可能實現。

arthurkc wrote:
前幾週看某電視台(印象中是三立)到歐洲做的節目,報導西歐一些國家的都市住宅政策。很多地方,市政府都是最大地主。他們只買地不賣地,只出租不出售。而且打破貧富實施混居,區域居民不會被貼標籤。房價也就不容易被炒作。

那些節目不會告訴你
這些市政府經營的出租住宅都是賠錢的
很多歐洲地方政府的最大赤字來源就是住宅支出
目前中華民國的縣市政府
最大支出都是教育支出
跟歐洲一些地方政府的狀況差多了

lulalla wrote:
那些節目不會告訴你
這些市政府經營的出租住宅都是賠錢的
很多歐洲地方政府的最大赤字來源就是住宅支出



財務用粗算的都算的出來,肯定是賠錢,而且是大賠...
看個人啊..............................
Sunnycat40 wrote:
其實,方向錯誤才是...(恕刪)

HighPrice wrote:
簡單說,多數有能力去承租的,都被年收入那條件限制住了.
租金不是問題,問題出在那承租條件,這叫搬石頭砸自己腳.

今天那些聯開宅,不是一些偏遠地區國宅,基本上價位就高,也不可能降.
想用舊公寓租金租去新聯開宅的?心態也可議....(恕刪)

當初只是為了消除民怨
而把要賣的聯開宅新屋 拿來當社會住宅
可是又不能賤價出租, 這樣其實會對不起大多數市民
結果就搞出四不像又租不出去的社會宅


Sunnycat40 wrote:
租不掉沒收入,賣掉還當年借出來的本金,也省下利息(政府舉債有利息的),拉大可舉債空間,如果需要,可以再舉債去做真正需要的弱勢社會住宅或者其他工程建設...

你用家庭來想,你家借的錢都不用還?如果你家有租不掉的資產,如何處理?是利息觀念?你想一下,用自己家庭去想,當然,想囤房當投資客例外啦,等增值賺一筆再賣掉.....(恕刪)


拿這麼高價的聯開宅來當社會宅 就是一個錯誤!
當初的定位就是要拿來賣的
現在卡住這些資金 然後收回來的租金這麼低 真的是浪費掉了

台北的房屋出租報酬率低的可憐
現在為了當社會宅 又打折出租
那報酬率會多高?
如果報酬率(須減掉社會宅維護費)低於市府本金的貸款利率 這是什麼樣的資產放著收租金 利息概念?

今天如果真想做社會宅
其實該把這些聯開宅都賣掉
然後把資金拿去找些地方 蓋真正符合弱勢者的社會宅

聯開宅房型、戶數、租金(總戶數:570戶)
PS.以現在的聯開宅租金而言 並不比外面的租金低多少
其實都可以在台北租到一樣大小的房子了
只是會遠一點 然後屋況沒這麼新而已

社會宅有 交誼廳、健身房...

lulalla wrote:
那些節目不會告訴你
這些市政府經營的出租住宅都是賠錢的
很多歐洲地方政府的最大赤字來源就是住宅支出冷笑
目前中華民國的縣市政府
最大支出都是教育支出
跟歐洲一些地方政府的狀況差多了...(恕刪)


1. 一來土地取得成本比台灣低,公營住宅可能還有租稅優惠。加上歐洲人均收入高,能負擔的租金比台灣高。其實歐洲社會宅大多不會賠錢。而且他們也是成立一筆基金,把租金收入帶回到基金裡面,再繼續買地蓋房。如果是賠錢要每年編預算補貼的,政策是不容易長久的。這是目前台灣不容易做到的。

2. 中華民國從中央到地方,最大筆支出是人事費用(內含退撫費用)。而且這支出高到政府無力多做建設,這也是目前台灣,無法靠政府支出提昇經濟發展的大問題。
arthurkc wrote:
2. 中華民國從中央到地方,最大筆支出是人事費用(內含退撫費用)。而且這支出高到政府無力多做建設,這也是目前台灣,無法靠政府支出提昇經濟發展的大問題。

你知道教育預算就是你說的人事費用嗎?
先想通這一點,就會知道為什麼我說縣市政府最大筆支出就是教育經費。
arthurkc wrote:
1. 一來土地取得成本比台灣低,公營住宅可能還有租稅優惠。加上歐洲人均收入高,能負擔的租金比台灣高。其實歐洲社會宅大多不會賠錢。而且他們也是成立一筆基金,把租金收入帶回到基金裡面,再繼續買地蓋房。如果是賠錢要每年編預算補貼的,政策是不容易長久的。這是目前台灣不容易做到的。

呵呵,歐洲社會住宅不會賠錢?
你的歐洲跟我的歐洲是處在不同平行世界嗎?
你不知道歐洲大部份的地方政府預算,都要撥補大筆補貼給住房部門對吧

lulalla wrote:
你知道教育預算就是你說的人事費用嗎?...(恕刪)




基本上,我同意教育預算的大宗是人事。但是不只是教育預算,幾乎所有單位,最大宗的支出都是人事。

這是政客包裝人事退撫需求的方法,讓民眾以為政府很重視教科文,不是好例子。

您只要自行google "政府 預算 人事",就有很多討論資料,這邊不多贅述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