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少子化&老化不影響房市??

請問你提到的三四線的鄉鎮是哪些?

晴天心情 wrote:
前面文章有提到要看地段和產品,也就是供給,並無刻意忽略供給
或許有的地段和產品確實大於人數,有些地段和產品則是人數大於商品
至於核發執照是否大於需求也很難說,也是看地段跟產品,有些人想買房也不會表達出來,默默的在看,潛在的需求。


地段跟產品本身是很重要沒錯~~~
在大趨勢中...
漲的時候也許衝的比別人還快~
跌的時候可能跌的比別人還少~
這一點是沒錯!!!
但是想獨善其身....恐怕會有難度~
就跟新聞裡的內容一樣~~越偏遠的地方..支撐性越低~~不是嗎??
但台灣的城郊距離似乎就沒那麼遠!!

核發使用執照是否大於需求很難說??
那我請教一下~~
今年的交易量扣除交屋潮~~中古市場剩下不到10萬.
台北市成交量更只有巔峰時三分之一不到
是需求減少嗎??

人口增加~可是成交量卻少那麼多~~
這樣的數字跟你的邏輯完全不同~
你覺得為何會這樣?


不太重要 wrote:
請問你提到的三四線的鄉鎮是哪些?


第一線當然就是雙北~~人口密度或發展程度比較差的也算第二了
第二線是其他直轄市~~同上....就是第三線
剩下的縣市就是第三~~~同上....就是第四線
這是我自己的認知~~~
至於那些多數人不曉得地理位置的鄉鎮就連談也不用了!!

你可以去苗栗彰化雲林等地的版瞧瞧~~
當地人口比較密集的地區房價不會低於台中或台南太少!!
E.TTsai wrote:
地段跟產品本身是很...(恕刪)


房地產市場當中,供需只是其中一環,另外你還要看公共建設、捷運、環境還有利率之類

城鄉差異大不大很難說,兩個鄰近地區看似距離不遠,但一個有捷運,一個沒捷運,一個淹水,一個不淹,好的地區自然吸引更多人搬過去住,就有條件可以獨善其身,不容易被拖累,價格會有差異。

人口變多,交易量變少,邏輯沒有矛盾,代表增加的人想買的或許在觀望,先租或是先跟家人親友一起住,有些是看屋隨時要出手,需求並沒有減少,算是壓抑買盤。
少子化的衝擊只怕會來得比多數人想得都要來的快。

上次聽一個快40歲的同事說,她小五的女兒跟他唸的是同一所小學,他就讀時同年級同學約600人,他女兒的同年級同學只剩下不到60人。

我自己唸的小學雖然沒有削減這麼多,但也只剩下6成了。

只怕沒幾年就會出現鄉鎮政府因為人口過少被整編了。

dagger0408 wrote:
少子化的衝擊只怕會來得比多數人想得都要來的快。
上次聽一個快40歲的同事說,她小五的女兒跟他唸的是同一所小學,他就讀時同年級同學約600人,他女兒的同年級同學只剩下不到60人。


你們應該沒聽過有在"買"學生的吧?

沒錯,真的是用買的...
南部比較偏鄉地區,
為了讓自己鄉鎮的開學人數達到標準,
免得走入併校的下場,
向隔壁村買學生的情況已經出現!!
鬼城好啊 免費房屋住

北市有哪一區有希望成為鬼城阿

內湖嗎?
一戶是否只有需求一間房子?

個人認為
一般,一個家庭,只要有小孩,且經濟許可下,都會希望有兩間房子或更多,當然,第一間是生活居住必需的,第二間或更多的房子,必需性就沒那麼大了,而是依家庭需求的功能性而定
這應該也和房價有關,房價低時,第二間房子的需求就高,房價高時,第二間房子的需求就低

這和很多人所說的:小房子換大房子;概念類似

E.TTsai wrote:
受到陸客炒房,日本...(恕刪)


安啦!安啦!就算明天火星人入侵地球,台灣的房價還是只漲不跌,因為火星人也想買台灣房子啊!
膝關節會命令你去換一樓的房子
所以再如何空屋,一樓只會越來越搶手.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