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的售價都不一樣,我今年6月賣房12年舊屋 整條路合併透天上我們是第一間賣屋 因為換屋需求售價很簡單(房價+貸款利息+12年繳納地價稅及房屋稅+裝潢電器 +遮雨棚+預計獲利...)也沒獅子大開口估算約等於原價的兩倍定價也順利售出,我們賣完屋簽完約後隔壁鄰居也在那五四三,說我們賣的太便宜 他有朋友同事也想買這裡的房子,幹麻給仲介賺手續費,我們找代書交易...就好,這些話聽聽就好說難聽點 誰都會擔心自己的房子掉價希望賣越高越好
每間房子的建造成本,屋主的裝潢成本及購買成本都不一樣。你怎去用相同的規則界定不一樣的房子?直購不給銀行賺利息跟貸款20年的相連戶,屋子的持有成本就不同了。另外屋主自己應付的成本及稅金,是轉嫁給下位屋主的方式的話,房價就更高。所以想賣多少跟能賣多少,一方面看自己,一方面看買家啦。設想一個買屋的人一年能勘查多少房子?每個買屋的口袋都一樣深?今年賣不出去遭仲介激想降價求售,或是明年就有買家意願高想落戶。這都很難說的..有錢,就買得起等得起。錢不夠深,就繼續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