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房地合一稅改三讀後 台灣房產未來走勢分析


davidsmoker wrote:
一般而言,趨勢反轉...(恕刪)


還是那句老話

空手者、長期持有者(已拉開成本區者)

目前仍可再看看一陣子(但我個人認為長期持有者根本就不用在意未來若有可能產生的修正,所以連看也不用看)

如果有買屋的立即需求者,帶大刀去砍也無不可(反正不論未來到底跌不跌,反正很多人是信會跌了)


無論何時

除非未來不會賣了,要不然買房寧買好區的小房,而不買比較差的大房

何謂好區

沒人說一定是蛋黃區

只要是附近區域相對較好的地方就好

很多人買房是都有地域性的,跑離工作區很遠去買個蛋黃區的房也很怪

所以只要買當區比較搶手的房子就好

這樣未來要賣也比較好賣



有些東西,要想獲利,就要懂得適時的遠離市場

如果整天貼住市場,不被別人嚇死,也會被自已給嚇死........

davidsmoker wrote:
當然所有的修正,都是事後回望時才會發現,就像本文作者,

也是在今時今日才能確認,此波房市的高點早在去年就出現,
...(恕刪)


我看實價登錄的資料
北市 大直 南港經貿重劃區 的確是在去年第一季出現最高價
不過由於之後的成交資料很少, 所以跌勢不太明顯
但是看到今年第一季的資料出來後 可以看出的趨勢確是往下走了

可以用空間換取時間
也可以用時間換取空間

主政者通常是選擇以時間換取空間
就是減輕立即傷害 慢慢拖過問題結束
這樣處理的結果 往往變成 積極投資者獲利豐富 想跑也跑的掉
反而由按部就班做事的人 要去承擔這段長久要死不活時間造成的傷害

五木拉麵 wrote:
我看實價登錄的資料
北市 大直 南港經貿重劃區 的確是在去年第一季出現最高價
不過由於之後的成交資料很少, 所以跌勢不太明顯
但是看到今年第一季的資料出來後 可以看出的趨勢確是往下走了...(恕刪)


這樣說,我個人覺得有待商確

如果你指的趨勢是指儿個月或一兩年

也許可以略為同意

但房地產週期很長,沒有個七八年十年的

要稱為趨勢,實在很難說的過去

當然,每個人對週期的看法不同,也沒有所謂對或錯的問題



一個短天期的拉回

對短線的人視為跌勢

對長線的人視為拉回修正

所以要談趨勢之時,最好先談談你的週期是多長的會比較好一點......

就我個人而言,我的週期至少都是超過五年以上的....



除了契稅,稅都是賣房在繳,市場真替買著想。趕快買,才剛買,就替想等到賣了穫利就少繳稅,真是貼心。建商也不甘示弱,再不買明年就開漲了!
其實常常放話房價要跌要跌
最後面還是一直在漲
房地合一只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真的還是在於當下敢不敢衝了XD
不管是一件事還是一個人,只要你越留意細節,就越看得清真相。
其實,對我而言,現在研判趨勢都是無意義的壓寶....

現在短空是確定,而我所謂的短是指從去年年底到2017~2018年,也就是3~4年(套句前面大大說的,每個人對於趨勢的週期認定不同)....
而接下來,中是空還是多,主要明年卡總統大選,我正在觀察兩位總統政見以及對於經濟發展的政策與想法...因為我覺得一個總統未來他想幹什麼,是非常重要的事!

然後,接下來觀察,台灣人民選擇是哪個候選人的機會比較高。所以,現在談中期是多是空,對我而言都還太早...
那篇文章,僅供參考多空需要考量到哪些因素,不夠的自行增減,如此而已...

Sunnycat40 wrote:
其實,對我而言,現...(恕刪)


我的觀察方式比什麼都簡單

那就是量

只要沒有出量,我就一點也不擔心.....

我相信央行的所有作為也都是為了這個

控制較高成本區的量能累績

只要控制了這個,未來就算下修,也不會引起什問題

因為高成本區的量能不大,當跌破他們的持有價格帶之時

拋售的量能就不會大

承接的量能就容易抵消

自然就不會引起崩盤的結果.....

但如果高成本區的量能過大

當跌破他們的持有價格帶之時

拋售的量能就會大到承接量無法抵消而導致崩盤


這兩年來

我一直認為奢侈稅是一項德政

因為他阻止了奢侈稅頒定前買進者因情形不好大量賣出的可能(奢侈稅頒定前的量能是真的有點太大了)

現在過了兩年了

當初買進的人,目前房市的價格也已脫離了當初買進的成本區

就算下修了

也還有一些緩衝價格帶可以讓這些人思考是否要出脫

以空間換取了時間

也以時間換取了賣出量的消耗.......

我始終不認為有什麼好緊張的原因也在此


在2010年我鼓勵大家買進,也因為長線看好,所以於2012年直接關版,要大家等待2015年再說

(這是當初網友要我表態時我說的話,有興趣的人自已去查)

現在我的看法是

可能需要半年至一年檢示一下量能的變化.....

在目前的調控之下

未來

只要不要突然的又一片看好房市導致大量交易的話

長線持有者應可以安心繼續持有
















stephen02 wrote:
我的觀察方式比什麼都簡單

那就是量

只要沒有出量,我就一點也不擔心.....

我相信央行的所有作為也都是為了這個

控制較高成本區的量能累績



我也認為奢侈稅是一個很聰明的經濟策略。包含現在繞過中央與地方稅分配問題的半套版房地合一稅也是...

不過,就我個人觀察重點,會比較偏重在所謂的基本面!
我比較在乎所謂的實質建設!我說的實質建設指的不單是 硬體面的六港一空,而是更重要的軟體─法規面!
所有香港朋友在這都不斷提到,我們台灣的金融法規是落後的,其實不單如此,尤其是國際相關公司法規、國際法、稅法。而簽訂FTA是加速這些法令成熟的重要指標,這些我們台灣都落後國際太多...

現在地球村化,是不可逆的趨勢,因為現在世界各國並沒有哪個國家可以鎖國而活得更好。 當初東協十國要聯盟,主要也是因為單一國家市場太小,因此跟未來世界最大市場─中國,進行貿易談判時,肯定都拿不到好條件!

因為所謂的貿易談判,都是用市場規模交換,我給你電子業100億的貿易額,你要拿什麼100億的貿易額市場給我? 請問,這種談判,都是用市場規模洽談,哪個國家能跟中國談到好條件?這是東協十國當初成立的主因....懂得思維的就知道,東協十國根本不願意給台灣加入,因為一則台灣市場不大,對他們沒意義!加上,台灣會把政治因素導入當初他們當初是為了市場規模問題而成立東協的目的...

問題就出在,台灣有多少國人懂!?每天喊可以去開發其他市場? 台灣真正被邊緣化的主因是什麼?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不解決,台灣不斷被邊緣化,可介入市場越來越小,出口稅越來越高,任何現在在台灣的公司,除了跟台勞一樣,趕快出去能做什麼?不要忘了,台灣品牌因為市場規模問題很難建立,所以大多是毛五毛六產業,能經得起與韓國出口稅落差的競爭?

所以,根本問題不解決,其實,我並不看好台灣任何房地產的後市,而且認為台灣會衰敗越來越快....甚至於在紅色供應鏈崛起之前不解決,接下來房地產崩盤我都不意外...可以說,台灣現在沒時間了,因為以前領先的技術與管理也都幾近於不見了...

技術面,我認同,但是,我覺得還是要回到台灣接下來能不能吸引國內外投資,以及讓自己人留在臺灣工作的基本面....沒有基本面支撐,我認為所有資金都會趕快退出台灣,包含我也都有出去做台勞的打算...所以,我覺得小魔星喊的一折,在台灣自我危機意識不高下,是真的可能會發生的事....





Sunnycat40 wrote:
問題就出在,台灣有多少國人懂!?每天喊可以去開發其他市場? 台灣真正被邊緣化的主因是什麼?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不解決,台灣不斷被邊緣化,可介入市場越來越小,出口稅越來越高,任何現在在台灣的公司,除了跟台勞一樣,趕快出去能做什麼?不要忘了,台灣品牌因為市場規模問題很難建立,所以大多是毛五毛六產業,能經得起與韓國出口稅落差的競爭?

所以,根本問題不解決,其實,我並不看好台灣任何房地產的後市,而且認為台灣會衰敗越來越快....甚至於在紅色供應鏈崛起之前不解決,接下來房地產崩盤我都不意外...可以說,台灣現在沒時間了,因為以前領先的技術與管理也都幾近於不見了......(恕刪)


當然,基本面和技術面要併行會比較好

當年因為第一次政黨輪替導致資金大量外流

房市開始變的很難看

也是因為有人用腳投票的結果

不過

有些東西我們沒有辦法決定,也沒有能力控制

產業的變動,沒有在局內的人也不見得看的懂

但量能是不會騙人的.....


買在台北市至少還有一個好處

要出現異狀,外縣市表態的會比台北市更快......

有時台北市還不見得會表態

因為至少還是一個國家的首都

工作變少時,首都有時還會逆向上揚

因為僅剩的工作可能只在台北了

大家不得不往這集中...


當然,我一點也不希望這樣的事發生

因為雖然我老了,但我不要我的下一代在這樣的國家中發展

不過很可惜的是

在現在這個什麼都反的國家之中,我真的看不到未來是什麼

和現在的年輕人看不到房市的未來有同樣的感覺



stephen02 wrote:
在現在這個什麼都反的國家之中,我真的看不到未來是什麼

和現在的年輕人看不到房市的未來有同樣的感覺


看到這句 感觸很深....
我的朋友給我很多建議了,也是因為出在你說的這句話:對台灣的社會氛圍看不見未來....

到房地產來說說話,只是因為是自己投資方面的興趣,不是本業....
在公司裡,常常需要決策,就是要去評估台灣未來市場的發展,然後進行規劃,
你知道我去年看完縣市長大選與社會氛圍,給公司股東的建議是什麼嗎?是...賣掉台灣所有台灣所有持有產業與保守投資...然後靜待後續政局變化,並作最壞打算。 結果,沒隔多久,也看到一大堆國際品牌退出台灣東區店面的新聞,心中感觸之深,難以言喻..
然後上01看看,看著一堆沒意識到問題出在哪,幸災樂禍的人,邊看著邊想,台灣這樣子低薪不應該嗎?

當耙糞找語病、轉移話題的蒼蠅,遠比討論時事應如何的多,這樣子的台灣氛圍,台灣還能崛起嗎?


我再10~20年也會退休了吧!看到對岸發出類似港澳的免簽證件時,心中感觸萬分....
這樣子,沒有話語權,沒有力量的台灣,不斷鎖國,不讓台灣影響力擴增出去的台灣,就是台灣人想要的台灣嗎?
很多人包含對岸都對台灣目前大多數人民的國際觀,都發出不可思議的論點,
再努力觀察著台灣這一代年輕人呈現出來的事實,與在乎的是什麼,心中似乎也有自己的答案了........

嗯...不會錯的,我的觀點跟你一致,如果真的未來發展停滯,最後最抗跌的還是台北。
因為其他都市都是搭配著各種發展的夢想才能大漲至今日,但要發展的夢想沒有接下來持續發展的作為與執行力時,很快就會像戳破的氣球...該怎樣就怎樣...沒有未來具體規劃,本來就無法支撐起所有的夢想...一切都會幻滅與泡沬化...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