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居住正義 期待] 公設比 是不是有新法案

個人了解供參考,自己審慎評估
詳情見 http://goo.gl/mUS04Q
公設比多少是合理?
營建署核發使用執照給建商,公設面積-合理
售屋時,建商把公設面積當(房價)賣-很不合理

內政部主管機關建照改革措施如下
建照歷史=建蔽率/容積率/容積獎勵/獎勵上限
改建照的目的是蓋高樓,樓越高消防法規越多
公設比就跟著越高,錢多住高樓付高價

一般住戶大樓(10F以上電梯)
以前建照(建蔽率)=陽春型中低樓層,無公設
88年建照(容積率)=實用型中樓層,公設20%
94年建照(容積獎勵)=美觀型高樓,公設28%
...建商捐地(開放空間)換容積獎勵蓋高樓
...以前基地大見高樓,現在基地小到處蓋高樓
100年建照(雨遮屋簷)=建坪登記,大樓雨遮8%
...中和購屋,建坪26.4坪,雨遮2.7坪超過10%,
103年建照(買容積)=彩條藝術型大樓,公設34%
...取消捐地換容積,建商須跟政府買容積

基地小蓋高樓的華廈 (華廈是10F以下電梯)
96年=8F以上建案,需2支逃生梯,梯寬75公分
...政策前華廈公設20%,政策後華廈公設40%
...內湖華廈,彩條藝術型大樓,公設比53%
...除非所得高資金雄厚地緣關係,別碰華廈

**********
內政部(容積獎勵)亂像,樓高公設高房價高
99年11月,內政部營建署遭監察院彈劾糾正
東森新聞,前營建署長葉世文四大貪污弊案
自由時報,營建署主秘洪xx涉收賄貪污弊案
二新法規,砍容積獎勵,砍虛坪公設,砍雨遮,
105年建照的建案, 容積獎勵管制上限1.2倍
107年建照的建案, 雨遮屋簷不登記不計價
預見107年新大樓改走實用型,如何發展不知道
如資金少還款能力差,等出現實用型大樓才購屋
**********
除了公設比

我比較好奇的是明明在小巷子裡面為什麼可以蓋高樓,建照是怎麼取得的?

比如說以下這棟


圖片網路取得若有侵權告知即刪

蓋在堤防邊,前面就一條小巷,開高速公路一大段圓山的景都被它擋了,即使容積移轉難道沒有路寬限制? 這是合理的? 是小弟才疏學淺?

這種例子太多了…窄路起高樓…樓高通天…
應該說是實坪登錄,但不要期待房價就會變低,那是不可能的
只是把你所實際擁有的清楚標示,不要像現在打模糊仗,讓建商有許多上下其手的空間
朋友問說你家多大,你答得出來嗎?還是要拿權狀算一算才知道?
像日本、法國也都是如此,就連大陸也是實坪登記
期待台灣改變!!

ugogy wrote:
除了公設比我比較好...(恕刪)


因為建築鄰接道路面的對面是永久性開放空間~~~

建築物樓高可依據永久性開放空間的深度來依照公式設計高度!!
可以去查一下建築技術規則就知道了~


退休老人 wrote:
法規依時間依主管當...(恕刪)


關鍵還是在消防法規, 公設的坪數大多是依據消防法規要求而來的, 比如逃生梯, 梯廳大小, 逃生通道等, 反而大多數人認知的公共設施, 如游泳池, 健身房, 花園, 籃球場等佔坪不大, 我舊房幾乎甚麼公共設施都有, 有游泳池, 健身房, 花園中庭, K書中心, 閱覽室, 容納約30人的電影院, 會議室, 攀岩場, 兒童遊戲室, 乒乓球室 撞球室, 加上一間獨立的羽球館, 這樣社區的公設比多少?? 才23%

而現在看房, 很多甚麼都沒有的建案也要30%的公設比, 差別就在趨嚴的消防法規上, 除非將消防法規放寬鬆, 不然公設比也回不去了
想想以下問題...
政府規定雨遮不能計價之後,房子有因此降價嗎?
浪人情哥 wrote:
支持實坪售價 這樣我才能知道我到底有幾坪可以住
至於一坪要賣100萬 200萬 隨便!
只要建商賣得出去 有人願意買單 就好


難道現在買房,你就不知道有幾坪可住嗎?

不管買預售屋、新成屋、還是中古屋,
公設多少、陽台多大、室內多大,全都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
反倒是3、40年以上的老公寓,表面上好像只有登記實坪,很實在,
實際上這些老公寓的部分公設都是灌在室內坪數,有的甚至連陽台都灌在室內坪數,
只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ugogy wrote:
除了公設比
我比較好奇的是明明在小巷子裡面為什麼可以蓋高樓,建照是怎麼取得的?
比如說以下這棟
圖片網路取得若有侵權告知即刪
蓋在堤防邊,前面就一條小巷,開高速公路一大段圓山的景都被它擋了,即使容積移轉難道沒有路寬限制? 這是合理的? 是小弟才疏學淺?
這種例子太多了…窄路起高樓…樓高通天…


你想像兩塊積木,把他當做房子,
把他放在地上,平放在一起,你可得到2間矮房子,
那如果要蓋高樓怎麼辦? 很簡單,疊起來就變高了。
房子變高了,空地也變大了,但這些空地就不准再蓋房子了。

所以蓋高樓,不一定是容積移轉造成的,有時候只是因為蓋的方式不同。
以帝寶為例子,帝寶有2、30層樓高,但旁邊的公寓只有5層樓,
想像一下,你把4間5層樓的公寓拔起來,然後疊在一起,
那你就可以得到一間20層樓高的房子,跟一大塊空地,
那就跟帝寶一樣啦。


當然這高度還是有限制,除了路寬巷寬會影高度限制,
建築物和馬路的距離,也會影響高度限制,距離越遠,可以蓋的越高,
這個有點小複雜,有興趣的話,自行去GOOGLE"建築消線"。

舉個例子...
點我

小巷子中的12層建築物,他就是我所說的,"有一大塊空地" "建築物離馬路很遠",
他對面的那一棟,你也會發現一樣的狀況。

另外,像河道、大型公園..等公共設施,也會放寬高度的限制。
s927471 wrote:
台北市新房子公設比大約都在30%上下...(恕刪)

今年7/1後容積率獎勵限縮的實施細節如下
A)都市更新地區的容積獎勵總上限為50%,
B)海砂屋、輻射屋維持總上限為30%,
C)其他地區總上限一律從30%下調至20%
個人解讀-
5年前建案,公設比大都落在20%~30%之間,
現在新建案,公設比大都落在30%~40%之間,
今年7/1容積率獎勵限縮實施後
7/1前已蓋好的新房子公設比都是30%起跳
7/1後申請使用執照新屋公設比改20%起跳
本來早就該用實坪計價了
誠實/老實的告訴買家 你買的東西可以用的倒底有多少坪
然後每一坪多少錢 這樣很難嗎?
至於一坪要賣到多少 則是建商的事,想賣一坪500萬也可以啊


實坪每坪100萬 有泳池健身房
實坪每坪80萬 因為沒有多餘的公設
這樣不是很清楚明白? 愛買有高級公設的 就多花一點單價買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