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自住沒差~任何時間都是買點~這究竟是什麼鬼邏輯?

Arch.Gabriel wrote:
其實最喜歡講"自住沒差"的,大多是看空的人,常見的就是為了鼓吹你買房的賣方,那為什麼賣方想賣,因為現行的市價已經到了賣方判斷的相對高點,認為未來下跌的機會大,而對另一種想買房的空方而言,"自住沒差"更是必需堅持的立場,因為若自住有差,表示你必須去判斷房價走勢、判斷何時是高點低點,而用這種投資角度看房市則直接的打臉了"房子不該是投資商品"的神主牌,這怎麼能接受呢


神回覆 這才是邏輯清楚的網友

紙上富貴不是富貴
紙上損失卻是損失

人最可悲的不是自以為聰明
而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1.一生只住一屋永遠不會換房(個人觀察,大部分人40~45歲前就會換一次屋)
2.換屋時預購屋的跌幅和你手上的住宅必須一樣~
3.你的償債能力一定都不會衰退~

只要第二個前提成立,
其實第一個前提和自住沒差不牴觸,
換屋時一買一賣結果還不是一樣,
所以自住沒差還是要慎選好地段.
有沒有差, 廢話! 當然有差囉
5年前買一千萬, 現在買要兩千萬, 傻子都知道有差
不過前提是往回看才知道差再哪? 往未來看, 誰知道?
版主現在罵, 看起來比5年前罵的人高明多了, 畢竟漲更高了
但5年後往回看, 誰知道?
當然版主已經贏那些人5年的時間, 但這說穿了, 不過是在猜漲跌罷了
版主有房, 可以笑看這一切, 反正看錯了也無所謂
但現在有需求卻無房的人呢? 他們能如此從容去面對這種人生重要的一次輸贏嗎?
奇怪?怎麼和我認知的自住沒差的觀念不一樣?
我認為自住沒差的原因是
當你在整體房價上漲時
在蛋白區的自有住宅也跟著上漲
但是你把自有住宅賣掉你還是買不起蛋黃區的房子
還是只能找蛋白區
然後也不可能舊屋換新屋
因為一定要補差價(沒見過新屋價格比舊屋低的,除非地段不一樣買到蛋殼區)
當房價整體下跌時情況則反之
唯一差異的就地段的抗跌性

我都是對已經買房的朋友講
不要太在意你目前住的房子是漲是跌自住的沒差
因為
1.你不會賣掉目前的房子去變現(因為還是有住房需求,房價高低跟你沒關係)
2.就算漲你賣掉自有住宅也買不起蛋黃區的房子(蛋黃區一定漲更多)
PS:想用房子增貸轉投資的就不在這個討論內

但如果自住沒差是建立在買房資金
跟償還金額上來討論的的話
那一就一定很有差
2015年看到這篇縮手沒買的人,如今2022年再去看房價不知道做何感想
多多空空

自住沒差 早知道就買了

2022-05-07 13:11
Woody. wrote:

2015年看到這篇縮手沒買的人,如今2022年再去看房價不知道做何感想



感想應該是
「沒買有差」
maxkingella wrote:
美河市居民:房價跌柯P你要賠我啦~~~

前幾年投資需求旺,房地產景氣大好的時候,
是人求房,所以常聽到一句催眠式的經典明言:自住沒差,任何時間都是買點~

But....now~
退休公務員買間1600萬的共構宅來自住享享清福,慰勞一下自己~還要擔心房價跌???
退休公務員買房自住要擔心房價跌?
退休公務員買房自住要擔心房價跌??
退休公務員買房自住要擔心房價跌???
這段太...太...重要了~所以重複三次~~
講句難聽的話~身為躺著就有錢流進戶頭到進棺材的人,你們...要擔心個屁呀?
這又叫許多30出頭背個1000萬以上房貸,不知幾時自己會失業,住宅被斷頭的年輕人們情何以堪...

對了~說自住沒差的~
負債20年和負債16年感覺沒差對吧?(因為感覺都很遠嘛~)
那負債4年和完全零負債呢?也完全一點也沒差哦~
其實自住沒差這句話,還隱含了許多陷阱~至少得滿足下面2個假設
1.一生只住一屋永遠不會換房(個人觀察,大部分人40~45歲前就會換一次屋)
2.換屋時預購屋的跌幅和你手上的住宅必須一樣~
3.你的償債能力一定都不會衰退~
如果能做到以上3點,那恭喜~真的自住100%沒差~
如果不能,那不過就是被話術洗腦

再來,金融海嘯後也有人說買股會變廢紙,不如買房~
這句話再當時的環境紛圍是對的!
But....now~
房價短期內已經不可能再繼續往上攀2~3成了,
投機性買盤接下來幾年絕對會完全消聲匿跡~
所以房價未來緩跌2成左右的機率不小

房價跌2成看起來很少?還是比變成廢紙的股票好??
But...1000萬的房子跌了2成是賠200萬,
金額完全是不輸變成廢紙的股票!!!
(應該很少散戶會一次花超過200萬去玩一只股票吧?除非你衰買到2300的HXC...)
所以對一般人而言~自住投資通通有差!

那些高喊著自住沒差的人~自己快去多掃幾間吧!



我是不知道對其他人而言..買房子是個怎麼樣的想法啦

旦買房子這件事.如果是自住.如果是自住.如果是自住.很重要所以要講三次

對我而言..有4個可能

1.我想要(或是說需要)..而且我買的起

2.我想要(或是說需要)..旦我買不起

3.我買的起..旦我不想要(或是說不需要)

4.我買不起..我也不想要(或是說不需要)



其實..這買4個選擇中..3和4就註定我不會買這間房了

畢竟我不想要買...我也不需要買

買房的最基本來想要..所以除非想要..不然對我而言..不會去考慮買與不買的問題

那剩下的就只有1和2了

如果是1..那不用問了..我買的起..我也想買..那就買吧..吵那麼多作什麼



畢竟我買的起..我也想買

這情況我會買..這不需要爭

那..漲與趺

差異在那..

如果我這輩子都沒賣他

那漲與趺真的對我而言..只是個數字而已

沒意義

真的..

也許有人會講...我晚幾年才買這間房..能省多少

問題是..你能保證晚幾年後..你還能看到這一間房在賣嗎??

所以..如果是1..對我而言..我並不會太去考慮價錢

而是考慮買了值與不值的問題




問題是2..我買不起..旦我確想買..這時是要捏著懶趴就衝呢?還是袂轟幹的放棄他

我會放棄他的機會大(旦不是一定..因為有時人沒太多選擇)

因為在於這時代

很多人看房..看的龜懶趴火都起來了..不買怎麼行

我身旁有位女性朋友和他男朋友講過

我很生氣..氣到我不存在的懶趴都著火

你還敢不OOXXOOXX的買東西來安撫我那受傷的心

所以會捏著懶趴就衝的人..比例上應該說..很高

因為衝動形的消費習慣愈來愈風行了

為什麼

因為面子

不過這不是我想討論的..

想衝動去衝動吧




我想提的是..為什麼說有時人沒太多的選擇

因為我買的第一間房就如此

我舊家地震變違樓

那..一定要搬..搬去那??

當年我的選擇是買房..旦我在當時並沒錢

所以我選了間很舊很便宜..又沒什麼人要的房

最少在當時的考量下..他對我的負擔最小

這時..漲或趺對我而言重要嗎??

=-=一樣不重要..畢竟現實就如此

對我而言..在這情況下..我要考量的不是他漲不漲

而是我要怎麼樣才能有能力負擔的起

面子是能當飯吃嗎??

也許有人會說可能租啊

當年我買房的利息..1個月約1萬2(純利息)本金外加

如果我當年用租的..1個月約1萬-1萬5之間

所以要買我就只負擔的起這個價錢的房

所以

有選擇嗎??



對我而言..除非房子的買賣目的..我最初就定義在投資..

我想賺價差..那就不用說了..能便宜買..就有機會賺更多..

不然房價的高低我並不在乎

我在乎的是我買不買的起和我想不想要買

如果我買來的目的是為了賺租金

那我在乎的是我付出的錢和收到租金之間的投報率

如果我買1000..一年能收50..那投報率5%

房價漲或趺重要嗎??

每年收那5%..他不香嗎??

畢竟真的趺..你有把握在找到更便宜..旦一樣有5%投報率的房嗎??

漲也一樣..你會賣嗎??如果會..那你有把握在找到更便宜..旦一樣有5%投報率的房嗎??

所以..除非我買房的最初..我就是為了賣

不然漲與趺對我而言..意義有限
新板特區,自住持有8年,還賠420萬,還不包括4~500萬裝潢費,120~150萬的管理費,200~250萬的仲介費,土地增值稅等等。當然,6000萬的物件在板橋,是不太好賣。
Trillionaire2020

依照我的觀察,新北市未來幾年的重心轉移到塭仔圳這個超大重劃區,板橋已經炒作過頭,而且許多地區過分老舊,我覺得沒未來。 [真心不騙][真心不騙][真心不騙][真心不騙][真心不騙]

2022-05-08 16:34
原來這個帳號2015房價低點就在發廢文了喔
嘻嘻...被自己打臉了...

H3300 wrote:
原來這個帳號2015房價低點就在發廢文了喔
嘻嘻...被自己打臉了...


想不到那麼久以前的文章還被挖出來
看了這張圖,我倒是慶幸沒買在2015~
我在2017進場現宅~的確撿到不少便宜
還有,我從頭到尾都沒勸人不要買房
只是不要買在高點~不要隨便追價~至少我也是遵照這個原則
別隨便抹黑!
PS.不過當年說"緩跌2成"這點,我倒是要承認看錯了~尤其中南部。
2015->17北部最多大概修正1成左右,現在回頭看16~18這段是低點。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