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題都不知道討論多少次了公設不列入費用,單價自然拉高,因為公設費用灌進單價裡了公設不列入費用只是自欺欺人的作法連傻子都知道,建商不可能免費做樓梯和電梯給你用建築成本一樣,獲利一樣(A)坪數減少(B)單價自然要提高(C)A = B X C其實最好的辦法是價格整間計算,但須把公設明列讓買家自己決定買不買像2008-2009年都沒人自然就降價
乾脆說立個法規,由政府統一訂定房屋售價,這樣不是更快?奇怪的思維。臺灣的房地產過高,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炒作太容易了,而炒作容易,就是因為炒作的利潤,可以由炒作者幾乎全部拿走,所以要抑制房屋價格高漲,最好的方法,就是土地增值稅跟房屋買賣交易稅實價課徵。土地賺一千萬,政府拿走600萬;房屋賺100萬,政府拿走50萬,如此,房屋炒作的意義就不大。資金可以重新回到股票市場,投入投機跟實業雙頭並進的時代。問題是,全臺灣幾乎1/3的人手上有房屋,連帶家戶關係,這個政策出來,等於8成以上選民要損失個房地產價格的30%,你覺得這個政策下得去嗎?說實在的,雖然不能談政治,但這種政策性的問題,從2005年土地增值稅減半,以及2008年後引進外資(外來)炒作房地產,讓政府從土地交易過程收稅收到爽,讓建商、銀行都賺得爽的狀況下,要回頭,很難。與其期待政策不如期待天災,地震、水災、土石流,毀掉一半的房屋市場,死上幾千、幾萬人,那房屋市場要降價,還比較容易一點。這個代價啊!可以說過去九年間的政府,造孽啊!
追風蟑 wrote:若是政府能獎勵建商在蛋白區多多興建公設比較低合宜住宅 這十幾年的市場和政府政策變化,公設比的狀況,已經不是以前那樣了。消防法規越來越嚴,公設比也跟著變高,你現在要蓋一棟12層樓,低公設的房子符合最低法規要求,公設比恐怕都要破25%。
orisfree wrote:正解!!話說怎麼老有...(恕刪) 這就是人性啊!沒房的希望房價跌,拖所有的有房人下水;有房的希望房價漲,沒房的人買不起不關我事。就是因為這樣,房價才會卡住。如果不是發生結構性的經濟風暴,或是大規模的天災人禍,房價真的會忽然下跌嗎?選後當選人為了未來的選票,勢必努力兌現選前支票。在建設一直到位的情況下,房價真的會下跌嗎?我還想問,人生有幾個十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