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問個傻問題: 都更與房價?


chia0214 wrote:
現在都更卡在需要都更...(恕刪)


但是這產生另一個問題...
密度已經很高的市區,都更之後,非但沒有讓出該讓的空間,還讓容積率上升,使得市區房屋更加向上壅擠?

0936010 wrote:
但是這產生另一個問題...
密度已經很高的市區,都更之後,非但沒有讓出該讓的空間,還讓容積率上升,使得市區房屋更加向上壅擠?

理論上是如此,
不過實際上由於人並非完全理性的動物,
如果都更配合一些開放空間面積的適出,
降低建蔽率加寬人行道的話,
人的感官上反而會覺得沒那麼擠了。

比如說六本木Hills,
東京都給了他們五倍以上的容積獎勵,
等於多蓋了五倍的面積,
可是當地人並不覺得很擠,反而覺得綠地變多了。

lulalla wrote:
理論上是如此,不過實...(恕刪)


按照台灣人個性,能用的就要用到完才超值。
看過的雙北都更,幾乎還是建蔽率、容積率用到滿,頂多有個小小開放空間、騎樓或是中庭,如果遇到基地太小的,幾乎是原建蔽率重建蓋高...除非是大街廓都更或是重劃,不然還是擠擠的...

沒辦法...


lulalla wrote:
可是當地人並不覺得很擠,反而覺得綠地變多了...(恕刪)


要能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是很大規模的都更
才能將整體空間作妥善的規劃
那已經是接近都市重劃的等級

而現行台北地區
民辦的都更,規模太小
公辦的都更,弊端重生
(個人的幻想)

都更後
那些破爛的30-40年房子就不敢開那麼高價
舊房子跌了後, 買氣會提升
此時若是壓縮到新房的市場
那新房子也會跟著小跌一點

重點還是在於, 都更後要能提供更多的戶數

chia0214 wrote:
現在都更卡在
需要都更的社區大多住戶拿不出錢來


都更不需拿錢出來啊.....

都是拿土地去貸款。


cybex20040101 wrote:
要能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是很大規模的都更
才能將整體空間作妥善的規劃
那已經是接近都市重劃的等級
而現行台北地區
民辦的都更,規模太小
公辦的都更,弊端重生

其實你如果去看一些都更案,
比如說內湖聯邦合家歡的都更案,
他四週空出一圈開放空間人行道,
巷子在視覺上寬了一倍吧!

也不用真的規模很大,
對於巷道的生活空間就有很多改善。
當然,前提是對於開放空間不能讓他們違建封起來。
都更所增加的戶數不論有多少都不會影響房價上漲,只有聯外交通做好,將郊區與都市聯結快速,才有可能抑制房價,相反的,不都更的房價才有可能價格差,當都市舊房貴,郊區新房便宜又便利,房價就會開始平衡了,除非是共產國家,否則沒有一個國家是都市房價會便宜的。

dgkevin wrote:
謝謝大家的回覆。我大...(恕刪)


其實 如果根據正常的法律面解釋 都更是不需要這麼牛步的...

正常來說 當某些老舊區域 同意都更的比率80%以上 就可以強制都市更新...

只是經過某幾個事件的宣染之後 已經無法強制都更...

而這些事件 也讓某些地主更貪 也更難協商...在雙重壓力制衡之下 都更的速度當然更慢

有時候 回頭想想 80%的人都同意的條件 剩下的20%人不同意 到底是真的 要死守老厝

還是貪得無厭?......只能說人心不可知....

加快都更的腳步 是有可能達到以量制價的效果....

不過台北市蛋黃區 還是別想了.....畢竟台北市 參雜了許多的商業區

而好的工作也大多集中在哪些區域....所以在台北市積極的都更 只能夠阻止房價無限制的

上漲 真的要降低...有其困難性...除非是整體經濟崩盤

實際上 越是經濟商業活絡的區域....房價越是不可赫止....

另外 在蛋黃區的房子 講真的 一般上班族根本是不可能買到...

打個比方 一個主任級的想買台北市蛋黃區....難到比你等級更高 薪水更多的經理級人物

就不想要買 離公司方便 商業活動熱絡的台北市蛋黃區嗎?...

所以 別老是看在蛋黃區的房子.....必竟 你本身就不是蛋黃區薪資水準的人...
hahaaha wrote:如果臺北市所有的四樓老公寓都變成14樓 ...(恕刪)


像你這樣說就對了,
多出來都是建商賺走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