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kingella wrote:
可能每個地區狀況也不一樣吧,但新成屋賣不出去應該比中古屋更容易降價才對,
個人曾觀察過新竹和桃園,降價都是先從新城屋開始~
特別是財務體質爛的小建商,賣不出去被利息咬著很快就降價了
但為何台北會相反呢?
因為台北市你要的5~15年中古屋根本沒幾間,
說到中古屋都是30~40年老公寓。
先想像一下你願不願意住沒電梯沒車位又要爬四樓的老公寓?
花1500~2000萬買一間老公寓,
接下來20年都要走很遠還爬樓梯,
去大賣場扛東西回來、生小孩天天揹小孩搬嬰兒車,
這樣的生活品質值得你花2000萬嗎?
中古屋老公寓如果沒有改建的幻想潛在利益,
單純去看房屋本身的使用價值,
其實根本不值那麼多錢。
21.543 wrote:
難道你不知道,中古屋的屋主,都把自己的房子當新屋在賣嗎???
不信!!!
回去問一下你的爹娘
賣房子時,倆老相信房屋折舊率嗎???
他會告訴你~~~
只有"買"的時候要看屋齡
有點文不對題呀0.0"
所以我問的是在台北"中古屋"為何會比新屋先跌價呢...
從我開始有買賣經驗,觀察房地產開始,
發現殺價空間最大的,通通都是買再次級地段,
被貸款壓住的預售屋或新屋投資客(桃竹、中部地區觀察到的),
對於地段好的中古屋,屋主有賣沒賣其實沒差
所以我認為:
1.房價上漲,通常應該是建商開了破區域行情的價格,
接著買方受到排擠和比價效應,讓中古屋賣方有了漲價的理由和空間~
2.然而跌價時,理應也該是由建商新案開價往下修正,
然後比較效應下使買方有更大殺價空間~
所以如果建商新案不先降價,對買方就沒有比價效應
對於很多貸款已繳清,沒房貸壓力的中古屋持有者來說,
有賣沒賣根本沒差~
但台北的房地產市場好像不是遵照這個邏輯走,
顯示在台北其實中古屋對投資客而言是會有壓力的!
至於家裡兩老是很保守務實的人,投資房地產主要賺的是長期租金,不是短期價差,
所以並不怎麼在乎屋齡新舊,只在乎地段和價格~好的地段只買不賣。
若是地段爛的房,儘管屋齡再怎麼新,建材再怎麼頂,價格在怎麼低,
他們也根本不會有興趣~
而這5年房價大漲,租金報酬率過低,就算手上有現金,他們也沒再進場追高投資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