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房地合一稅...背後真正目的


shingo0711 wrote:


如果先把房價打下來,還需要建立這些稅制嗎?

當然是先建立稅制再來打房,對多數人來說是合理的。

所以政府開始打房了嗎??還沒。

什麼開始打房??要看建商與投資客的動向而定吧??)


個人的觀點是 稅制遲早應該要建立的
但是在目前的時間點上,加稅好像只會讓房價上升 (因土地成本提升)
所以覺得應該是要先把房價打下來 (針對打亂自由市場機制的交易)
再來加稅->穩定房價


從來不認為政府有必要打房,目前看起來也沒這麼做,

但改革不動產相關的稅制以符合社會共識及公平正義,

政府本就責無旁貸,更何況在國家財政這麼困窘的今天,

至於交易核課重稅會不會影響投機性買盤的進場的意願,

則是後話,本就不是稅改的重點.



加稅是天經地義的

但是往往加的稅都跑去不良財團.權貴.高級公務員手上



耶加雪菲 wrote:
本來也以為政府要出狠...(恕刪)
所謂的稅
最後都落在一般勞工階層上

因為有錢人有權有勢
稅變多了
就從員工的薪水還有福利扣回來...
不然就漲房租....
開店的
就漲價.....

很明顯的
政府藉打房之名
行課稅之實....


炒作生活必需品來獲取暴利..
課稅是天經地義
另外, 您可能不常看新聞..
炒房天王 勇哥起訴 買賣1919戶 逃稅20億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1223/34724068/
房市速報錄 持有稅未改革 房改盟:遺憾
2014年08月22日 更多專欄文章
【潘姿羽╱台北報導】稅改不動持有稅,房市改革行動聯盟大呼遺憾!

應採分離課稅
財政部8月19日召開稅改第2次座談,部長張盛和宣布房地合一課稅、與所得稅分離課稅、長期持有與自用給予優惠稅率、土增稅減免應同步轉軌4項共識,但表示現在還不宜檢討不動產持有稅。
房改盟昨呼籲,行政院院長江宜樺應擔承擔責任,針對稅基全面改革;也建議不動產交易所得稅不宜納入綜合所得稅,應採分離課稅,且要考量換屋民眾的重購退稅、自用、公益出租與長期持有的優惠稅率擬好配套。
-----------------------------------------------------------------------------
財政部主張與所得稅分離課稅,長期持有與自用給予優惠稅率,土增稅減免
房改盟也建議不動產交易所得稅不宜納入綜所稅,應採分離課稅





再換個角度來看 以股票來說...針對不法交易,內線交易,炒股票的,目前的作法是將其揪出, 除了應該有的刑責外,還要將不法所得還回 那....房地產呢 為什麼政府不選擇類似像股票的作法...將炒房的人抓出來


啟秉版大,這樣的說法顯示對台灣政治不了解,台灣某黨除了本身家大業大、財團縱橫外,黨要立委通通在營造建築著墨最深。早期年代,他們甚至能為此,將大樓建照使照中的電機技師審查的部份,由「應」改為「得」。多強啊!
指望他們無異緣木求魚。
THE666 wrote:
炒房不犯法....
而且什麼叫做炒房,要先把這個定義出來吧。
例如:
你買了一間房,花1000萬,2年後急用錢要賣屋,
1200萬賣掉,算不算炒房?



花1000萬等2年賣1200萬,每年已經是9%的年漲幅,已經略高
如果要用通貨膨脹來算,房地產"合理"的漲幅應該在5%~7%,
但您說的買賣價格在這幾年太過保守,
不符合這幾年資金追捧的神經病市場情況。

這裡來說說我對炒房的定義吧:
只要是短期內(半年)買入賣出想賺高額價差(100萬以上)的~
通通叫炒房!因為他們是在預支未來的利潤!!!
另外讓我來說說這5年來發生什麼事吧~

這間1200萬的房子落入炒房客手上,然後因為附近又暫時沒人要賣房,
正好又是熱門地段,很快的他找了下一個人轉手,4個月後賣1400,
接下來開始引來一堆投機的人眼紅,心情想房地產怎麼那麼好賺4個月可賺200,
開始跟進,買1400四個月後賣1600,買1600四個月後賣1800,買1800的沒2000他根本不賣,
這樣您自己算算短短一年可以翻多少!
不要說不可能!
桃園地區不到兩年成交價翻了快80%就是這樣搞出來的!!
在桃園之前的2年是新北!!而且買家一開始通通是台北湧出的投機客!!!
台北桃園兩邊我都有家,這幾年的市場消長實況我看得一清二楚~
炒作的第一批人比一般散戶更有組織,更有系統,
與當地房仲、建商巧妙配合,他們知道如何把錢投入會引起漣漪的點,
進而引發當地和外來資金追捧房價的盛況~

但這種投機財是在預支未來的利潤,頂多2~3年一個地方就玩完了,
然而有房無貸者普遍認為"區域行情"起來了,也不肯降價~
所以房價就這樣高高掛了一段時間~

然而可笑的是,晚進場炒房的每個人的認知還停留在前幾年,
都認為四個月賺200萬這是合理利潤,
但現在卡了個奢侈稅,跑的慢賺不夠多的投機者還想要用自己姪子、兒子的名義去買,
還怪說以前可以為啥現在不行〜
誰知道島國台灣人月均所得就是49K~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根本沒幾個人有那屁股能耐去扛千萬房貸,
講難聽點一間超過2000萬的房是能有幾個授薪階級買?
我們比較有錢父母輩辛苦了一輩子也捨不得花這麼多錢買一間來自住,
在許多老一輩的認知裡只有店面有超過2000萬的價值,
一樣是2000萬他們會選月收租7萬以上的店面!
一般非精華區的住宅花到2000萬就準備被套到死吧!
現在房價太高,大咖的投機客早賺飽退出了,
目前只剩慢半拍搞不清楚狀況的散戶炒客,
和有錢點的倒楣自住客免強撐場
所以現在交易量一直萎縮,
下不了車的炒房客還一直怪政府頻繁打房搞垮經濟,
堪稱另類台灣奇蹟阿



耶加雪菲 wrote:
本來也以為政府要出狠...(恕刪)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