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政府為何不廣建地上權案 取代利用抽稅跟增加房貸利息打房

70年後太多事情不確定了。 地球是否還在,中華民國是否還在。。。 無法控制的先不考慮好了。

不過房子過了70年還住的下去嗎? 安全是否有疑慮,屋況是否還良好。

請去看看50年左右的房子是否你能接受。 可以的話再考慮下一步。

再來是價格。 那天剛好聽到電視上幾個投資房產的老手通通不碰地上權的案子。 帥過頭的分析我覺得不錯。 房屋價值是土地加上建物加起來。 土地會增值,建物會貶值。 土地權只有建物,應是只有逐年貶值。 開價應比周遭含土地的一半一下算合理,可以考慮自住。 但是目前地上權的案子目前開價都在七到八折。 雖然號稱6到7折,但那時拿周遭的開價去計算時6到7折,若以周遭實際成交價的話約是7到8折。 以最近廣告打很兇的景美的案子來看,開價46~49, 價格很硬只有2%折扣。 附近目前開價70幾,實際60幾,過一陣子假如政策對的話50幾應該不難。 之前別篇有人算過那個案子蓋好成本應該是20幾萬或更低。但是你要幫忙負擔財政部蓋新大樓跟拉皮的成本加上建商利潤,所以來到快50。 帥過頭那時分析是35一下再考慮。 至於其它地上權案子的開價,更是貴的不得了。

我覺得與其推地上權的案子,不如政府拿來蓋合誼住宅,前提是不能貪污。 這樣才是照顧老百姓,而不是變成推高房價的助手,來賺老百姓的錢。

Biggest King wrote:
台灣的房地產稅制確實需要改革




房價高成現在這樣~已不是成本面的問題~
主因是炒作集團利用現行稅制漏洞操作而成的~
所以廣建地上權並無法抑制房價不合理的現象~
反倒是地上權住宅也以炒作過度之高價銷售~
我之前去看的中和地上權50年的物件~也要40W/P阿~
一整個浮誇阿~

~工讀生~ wrote:
依台灣民情,地上權約...(恕刪)


+1

這位大大說的正中切題,
現在都是以民為主,等50年後政府哪收的回房子,所以廣用地上權蓋房子出售,只是把問題留給50年後的人去處理而已,對台灣現有的房屋市場問題不會有幫助。

台灣其實缺房嗎?只是都會區缺房吧?在嘉義縣政府蓋的一坪六萬元的公寓,現在還剩幾戶在住,有人去問過嗎?為何沒人要去住?
如果每個都想住在101或是帝寶旁,又不想自己努力工作存錢買房,只想以低價購房或租房,那政府蓋再多的社會住宅也沒用。

網路上一堆學者都在褒揚荷蘭的社會住宅,但各位大大去看過荷蘭的社會住宅嗎?
有的地區蓋得很漂亮,但有的也是.......。
只是荷蘭的居民水準很高,不會霸佔一輩子,不會想要買,那台灣哩?

每次都只在快選舉時才聽到這個議題被提起,哀.......說穿了,提起的目的是....大家都很了解。


其實新加坡的組屋就是只賣地上權,地還是是政府的,所以房價相對要便宜很多,而且轉手的限制也很多所以也炒不起來。豪宅就讓那些有錢人去炒就行了,我們這種沒錢的人只要有自己的房子住就行了。
政府介入得越少,弊案就越少,
從過去的國宅到先在的公有住宅,
要不就是品質不良,要不就是官商勾結,
而且也沒辦法解決住房問題。

我是覺得政府只要從租稅和政策面去遏制炒房就好,
然後把稅收用在改善交通問題上頭。
至於蓋房子租房子這種事情,
讓市場機制自己去調整。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其實只要需繳稅,地就是政府的. 不要笨笨的以為土地是自己的.
為什麼要直接租一個50年的房子??

每年一租有問題嗎?

現在是要直接收50年租金的意思嗎??
市長住帝寶,人民吃不飽。
就租一輩子房子就好了,還可以換新的住,祝福你,我還是買房比較好,有點資產比較安心。
路人一 wrote:
利用地上權加高容積率...(恕刪)
看看中國就好啦,自始至終都是地上權制

結果咧?泡沫比台灣還大,若不是怕拖垮經濟

而先採取極權手段戳破泡沫的話

房價根本壓不下來,所以重點不在產權

在於官商勾結好嗎??

沒有貪官就沒有弊案,沒有弊案就沒有炒作

問題是,台灣人喜歡挖洞給自己跳

每次選前就失憶,選完又後悔...無限輪迴
投資一定有風險,申購前應詳閱官員財產申報書。
為了讓目前還因高房價買不起的人 政府提供地上權案的折衷方案來先讓沒房子的人有地方住


當然民眾是可以選擇自由市場競爭的民間版地上權案
或是限制較多&無法自由買賣但可能開價較便宜的政府版地上權案 (原住戶若不住 Maybe政府回收成社會住宅不流入自由市場中)


面對高房價導致無法購買的人 要怎樣選擇當然還是看個人能力
而負擔的起有土地權的人 當然也可置產有土地權的房子

面對每個人的財務狀況不同 因應每種產品的利弊不同 市場應該是提供不同產品讓有買房需求的人評估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