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社會住宅優先供給弱勢」一起死的政策!

這種似是而非的言論我個人不認同

1. 台灣真的土地不夠嗎? 錯, 是有土地的人因為持有成本低, 擺著不開發, 看看民生東西路, 南京東西路, 更不要說其他小路, 有多少5樓以下的透天或公寓, 如果改建成15-20樓的大樓, 會增加多少居住面積, 土地決對不會不夠

2. 政府要平衡各地發展, 現在所有的都設再台北市, 又是政治中心, 也是金融中心, 也是商業中心, 如果中央政府遷到中部,科技園區設南部, 台北做金融中心, 那也不用所有人擠台北市

3. 貧民窟...如果依你的標準, 那台北所有的國宅都算貧民窟了, 現在信義國宅一戶要4千萬, 我還買不起你說的貧民窟呢!
http://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flat-application/

可以參考香港的公屋。香港人有極高的比例住在
政府的公屋,維基上是說2007年時49%的市民住
公屋。香港公屋有租有賣,多數是租的,租金極
為低廉。

年輕時常出差港澳,小弟住過香港朋友早年很爛
的公屋,如牛頭角下邨,條件很差,也住過中後
期較進步的黃大仙屋邨。後者和另外住過的西灣
河私人大樓比,除了沒維多利亞海港景觀,其實
也不會天差地別了。

當有一半的人口住公屋,住在公屋這件事就不會
是奇怪的事。有本事的,要炒房的,搬出去。但
對半數市民來說至少有一個安身立命之所,不用
擔心房東要加租或房東要趕人。


有時候會覺得我們台灣人會想太多

政府美意,是為了改善社會,降低社會上的不平衡

也許用字上不夠洽當,也不用掛上一些特殊字眼來形容

畢竟大家也是靠自己賺錢,想辦法生存

是不是太過聰明反而不易知足與察覺環境的美好

願意付出而默默努力工作的人卻少之又少

有些時候我們台灣人是不是有點太難搞!!!





樓主之言似是而非.. 樓主應該先掌握一基本原則..

就是: 弱勢就是需要政府照顧..

因此.. 社會住宅當然優先供給弱勢.. 這是前題!!



其次.. 樓主一些貧民窟等階級劃分之言論.. 我輩不敢茍同.. 荷蘭某些城市超過30%的人都居住在社會住宅.. 其社區美崙美煥.. 荷蘭能.. 為何台灣不行? 歸根究底.. 台灣的官商勾結令人髮指啊.. 什麼政策一執行都走樣了!! 大雄案不正是血淚斑斑的例子嗎?
lawrence tsai wrote:
社會住宅應以長期、平...(恕刪)


基本上....台灣要是沒有像你這種不把弱勢族群當人看的人
我想沒有什麼問題

貧民窟?
有多少大老闆是從貧民窟出身的?
你又知道現在這些再你眼中的貧民
未來不會成為你的老闆?
樓主很中肯的想法
而且敢寫出來不怕被左派圍剿
很有勇氣

大家有空可以看看這本書
落腳城市
樓主的想法還是挺好的,但政府出台社會住宅本意就是要照顧弱勢族群,只是人性貪婪,再好的政策都會有漏洞,都會有管理的人想方設法以權謀私,上到權貴,下至地痞(正所謂人心所向啊),要杜絕確實不容易。

摒除這個因素的話,要發展社會住宅,對已經逆天的房價還是要一定影響的,如果政府擴大對社會住宅投入,加大建設,管理妥當,以成本不虧損出租,讓現在買不起高房價的民眾承租,有需求的多數人住進社會住宅,周邊的老舊二手出租房,自然就要降低價格,價格更低更符合弱勢人群的需求,老舊的二手房都沒人租房東還嫌房客嗎,嫌的話,他以後自然就不會再投資二手屋租人了,就少了一部分人炒房了。

相同的對建商的逆天新屋也是有影響,新屋要是乏人問津,他不降價求售嗎,有真正住房需求的人真買不起房可以先住社會住宅,以後賺了錢有能力了,他自然就買到其他地方去了。

但講白了,就是要量大,讓建商自己的天價房變成燙手山芋,房價自然就下來了。


中國2011~2015年,蓋3600萬戶『保障房』,其中的一部分『廉租房』,就是社宅,正開始陸續大量完工、交屋或出租,即將打趴膨風房市。

we543543 wrote:
但對半數市民來說至少有一個安身立命之所,不用
擔心房東要加租或房東要趕人。(恕刪)


我想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租房子最擔心的是
房東趕人
空屋多到不行,房租根本是會跌的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