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七年級以後的人根本無法了解當時時空與現今的差異,因為根本沒苦過,當時臺灣就經濟起飛了
現在七八年級的普遍要受到就業環境的萎縮,還有高錄取率下的高學歷惡果,人人有大學念,誰要做低階流汗勞苦的工作,人人搶做辦公室,薪水自然就低了~~~五年級的人當老闆主管比比皆是,卻說七年級是草莓族,八年級是崩世代...
標題寫"吳寶田︰我也打拚15年才買房"
內文寫"他打拚10多年後,存了一筆錢,在五分埔附近買了人生第一間房子,看似差不多"
以前人貸款最多二十年,很多不到十年就繳完,現在人貸款二、三十年,幾乎要繳到過半才有可能繳完或是繳到最後一期
內文寫"30年前到台北打拚工作,算師父級的泥水工,1日工資約80元,按日計酬、扣掉不能上工日子,一個月薪水約2000元不到,一年頂多是2.4萬元,依此邏輯,不吃不喝存15年才有36萬元"
實際上"薪資在怎麼少也至少八千起跳,而且有加班費,有技術的日薪破萬都沒問題,但不是每天都有,越往經濟起飛那段,股市破萬點,薪水是千元等級的調薪,五年級(當時俗稱草莓族)的人一個人至少有三個工作可以選,薪水還可以三級跳"
內文寫"總價約50萬元出頭,還辦貸款50%,頭期款的25萬元是他縮衣節食10多年,還要負擔超過10%房貸利率,比現在高出數倍,難道當年負擔不算重嗎?"
實際換算"自己存了三十六萬,貸款二十五萬元,自己手邊有六十一萬,去買五十萬元出頭的房子,正常那個年代的人能不貸就不貸款,當時利率普遍在10%~13%或更高"
當時台北市的房子還算便宜,以前的房子是透天一棟的算,現在是買一層套房/兩房/三房/四房方式,一層房子比以前的一棟透天還貴的好幾倍,當時台北市很多還是田地或是荒煙蔓草~~~重點是很多還是同一地主,以前只要一個男人出去工作就可以撐起一個家,現在雙薪家庭還很拼,怎麼拼也拼不到一個房子均多~~~以前是便宜吃到飽的免費加麵加湯的陽春麵,滷肉飯加飯(以前泡麵約四到五元,現在大賣場最便宜最少10元起跳),最多多收五元,當時一瓶養樂多五元很奢侈的小朋友飲料,現在一瓶養樂多幾元,以前大家幾乎自己開伙,現在誰有時間開伙,以前人都上五天半到六天班(隔週休),現在人週週天只上五天班,卻天天幾乎要加班,沒有加班費,榨乾員工換下一位...
當時狀況"只要努力就有收入,自己當老闆,怎麼創業都很容易賺,大家手頭很鬆,都願意掏錢買舶來品,要兼差賺外快也很容易,大家都想當老闆,當時願意考公務人員的少之又少"
現在情狀"薪水普遍低,加班不給加班費的老闆太多,責任制要做到死,有最低投保薪資又怎樣,勞工公部門會努力去查是否高薪低報,就算查到也是裝不知道,就等哪個可憐勞工去申訴,軟趴趴的行政監督,不知道的人還以為站在雇主哪邊
以前學歷低,很早就出社會賺錢,薪水看似少,但物價十分低廉,根本不要什麼物價稽查小組,根本是騙人的稽查小組,管到3C通訊設備的物價漲幅,能吃嗎??!
現在要拼到大學畢業,父母一直讓子女一路念上去,工作不好找就算了,大學只能領22K起跳,碩士要破三萬都難,政府還要限制最低投保薪資調幅,還要看工總等工商團體爺們的意願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