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滿手王,出一張小王而已吧?如果全部出脫,再來多方面解讀比較有意義和參考價值.投資(機)客出貨,簡單說就是獲利了結.將本求利,落袋為安然後找更有力的獲利標的誰能預估明年後年或是大後年"絕對"是漲是跌?如果都知道了就不會有買和賣了相對低價進房市買房,兩個關鍵參考(不是絕對,但是大家都容易觀察)1.失業率.失業率.失業率.雖然政府公布的精準度很差,但至少當參考2.當週遭的人都不買房時.台灣房市30年來大約經歷過3次的景氣循環但是3次後來都暴漲,但是在跌的時候或是谷底的時候,有能力出手進場的才會是贏家可是很悲哀的是當谷底來是,多數人都是哀鴻遍野,甚至連基本生活都是問題時,能有本進場的少之又少現在是房價老高,但是只要一下跌就有人不爭氣的出手,這樣房價就會有支撐.多數人認為房價會跌,但是有的人大安區一坪50萬可以接受,但是有的人60萬就出手了只要沒有重大經濟事件發生,60萬/p出手的人就成了價格破壞者.現在有實價登錄後,60萬/p就變成中間值或底標.想50萬/p買的人會罵60萬買的人盤子同樣的道理,想40萬/p買的人也會跟50萬一起罵60萬/p買的人盤子如果今天被50萬/p的人買走, 40萬的人同樣也會罵50萬/p買的人是盤子.舉個實際發生的事件同一個店舖,一個牙醫師願意用70萬/p 買下來,但是賣大腸麵線只願意用60萬元買你是屋主你會賣誰? 最後當然是牙醫師買下來.牙醫師也是辛苦讀書受訓才成為專業的牙醫或許有人佛心認為賣大腸麵線比較辛苦值得同情.但這絕不是大多數人會做的普世價值.於是價格就這樣墊上去了.相同的情形也適用在一般住宅只是每坪價格的差距比較不明顯.大約是1成以內的差距.房市有個現象是價值相同但是價格卻會有差異.價格就是每個人的主觀決定以及口袋深度至於是不是盤子,都跟買方無關.反正又不是說人盤子的在付錢/
hahaaha wrote:香港李嘉誠...台灣...(恕刪) 有成交就表示有人買這篇文章換個角度,標題是不是也可以這麼下「房產高點買進,xxx看多房市」?難道買的人沒信心將來會增殖就買來虧錢?花個幾十億買「爽」字的人我還沒見過XD
同意樓上,應該還要細看是不是「低於區域行情賣」或是「虧錢賣」,才較能判斷是不是看空或急於脫手吧~話說三太子還有一個最大案 - 信義計畫區的「寶豐隆D5案」如果他也願意把這個案子給賣了,大概就能解讀為台灣房市行情差不多是到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