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後來沒買發文地區建商的房子 在附近購買4年中古屋一棟 隔一條巷子另購5年中古屋一棟
小弟用現金殺價 花了750萬((契稅 拉不拉扎給代書朋友辦理) 兩棟入手平均價400萬入手
一棟小弟改修自住 另一棟本來要改修給母親住 結果還再改修中(因為小弟都親自改修 所以很慢) 2012年7月 被人相中 以780萬出手
2014今年小弟自住這棟(已改修98%

金錢入袋 再繼續找鄉下的房子來買

鐵口內政 wrote:
房價切勿再追高,循環週期已到,各方條件已經成形
打房動作頻頻以來,卻尚未讓房價下跌 原因請往下看
由於奢侈稅的打房方式,原本就無法真正打擊房價
僅是於對高房價,政府所做出對民眾交代的方式
打趴房價得罪了高階層的人,不打得罪更多人
QE 奢侈稅 提高公告現值 利率話題等,導致房市成交量低迷
打房沒打到房價,只打到成交量,因為不敢打建商,建商才是房價領頭羊
到目前沒有建商敢真正公布 透明的財務報表 因為是高利潤第一名,到底有多少的政商關係無法透明化
當前已經不是 檢討政府如何對台灣選民做出交代
而是國際情勢的險峻。
QE的慢慢退場 已經造成美國景氣的繁榮,錢將從新興國家回流美國,美國通膨後勢必將調漲利率到時各國將跟進
利率將是 房價最兇猛的殺手,熱錢也已經慢慢離開亞洲及各新興國家
建商永遠都是看好未來景氣,因為他要賣房子,資金龐大利用媒體來教育市場
不動產投資人與相關經營者,勢必為了生存,無時無刻釋放市場利多
真正的答案往往是最後大家才會知道,期盼民眾能減輕傷害
對房市能以實際需求面為主,切勿再以龐大資金投入
(不信者切勿動氣;過些日子大家再來印證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