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阿對你我才說實話 wrote:台北市今年(102年...(恕刪) 轉移少是交易轉冷.但未必就代表價格轉冷.是吧!!觀望的人的確是多了.畢竟房價高到誇張(沒個價值).大家賺的錢並沒有增加吧....所以沒錢買嘞...
77年6月13日經濟日報7版報導:台北市建案競爭 每坪逼近四十萬元這不就擺明告訴你台北房價只會漲嗎? 現在還回的去40萬一坪?....再放30年回來看現在的房價你又會覺得30年前好便宜了,重點是鈔票越來越不值錢.....你看物價有跌回去過嗎? 92一公升有回到15元嗎? 早一點睡覺明天還要上班啦...
一定是回不去的....要等的人再等真的就沒希望了...說認真的!重點不在房價高(雖然真的離譜).而是在政府無做為(不可能有作為的.因為他就是操控者).而是在薪資所得的不漲!!房價只意拉回一點.馬上大家就搶.沒人想當搶不到的人(591)便宜價位的中古屋大家去看看.瀏覽收藏提問的人一堆.所以一下跌馬上就有人接.試問.如何跌的下來???
bbp408 wrote:絕對不是那些敲鑼打鼓...(恕刪) 現在敲鑼打鼓的看來都是空方,不過,不用等了,很多等了4 5年都沒等到,你都眼巴巴等著想接,其他人天天唱空天天關注,看房產的這麼多,怎麼崩呢,當有一天,沒人管房子怎麼樣,才會有你想買的低點
民國77年的新成屋放到現在也差不多要30年了,台北市30年的房子差不多是50萬/坪吧,30年的通膨何只20%,就這樣看來,放銀行好像還比較划算耶! billandcs wrote:77年6月13日經濟日報7版報導:台
ssiou wrote:民國77年的新成屋放...(恕刪) 房子跟其他投資產品不一樣的是,除了本身漲跌之外,還可以住,所以應該再加上30年租金,才是整個投資成效30年租金應該是多少呢,一年如果2%,10年是20%,30年是60%,當然租金每個發揮的效率不一樣,有人可以4%以上,現階段買的可能不到2%,還有空在那兒的也有
其實以前可以大漲是因為大家生活苦點還買的起很多人為了一個家還是吞了買了...現在是光頭期款就讓人付不出來了...所以自住型的人我猜應該會慢慢變少市場上就剩下大老闆,或是中高階主管,或是投資客會購買...大老闆當然不會消失,投資個也會成長,但是在現今的台灣職場,中高階主管開始消失(或是說買不起了)所以長久以來,投資客也慢慢飽和(找不到人接手??)只剩下大老闆或是一些外資(陸資)買房動能趨緩,買房的人變少可是看房的人還是一定有(自住型)只是看的人多,買的人少,自然就會感覺比較冷一點不過我也相信,很多人可以製造出假象,感覺有是一片榮景不過就我來說,我算是中階主管,我連換房都不敢想了,何況是自己的第二間房??單純是我自己的心得,沒有看空或看多,單純只是自己推測或是我該說,這是我的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