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

有人知道公設為什麼要買家買單嗎?

有人提出廢掉公設 公設全面不計價

我就投他一票

THE666 wrote:
至於公設怎麼來的,我...(恕刪)

大大說了很多正確的事情。
連用字遣詞都正確,應該是巷子內的人...XD

我在外面吃早餐的時候看到這一篇,還想說回家要不要來回答一下。
既然有大大說了這麼多,就推薦你的就好啦。

其他還有問題的話...真的用打字的很累。
有興趣的人乾脆私訊打電話問比較快...XD

---------------------------------------------------------------------------------------------

最後講一些情緒化的...

政府"放任"公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建商施壓啦。
不敢大刀一揮,讓房價原形畢露。讓市民看看台灣房價的真相。

公設是一定要登記的,登記的越詳細越好。這才能反映現況。
但是~不應該統一當作銷售坪數。應該只以主建物做為銷售坪數,其他的只是附加價值。
(汽車有沒有點菸器、音響幾瓦,會影響車價,但那只是附加價值。至於車門...大家都會有,但也有等級之分。)

usmle99 wrote:
有人提出廢掉公設 ...(恕刪)

公設不能廢,登記要越詳盡越好。
沒有人在走回頭路的啦,應該是要推行只依照主建物面積計價。
(曾經有推行過,預售屋分開計價...但是沒幾天就GG了。)
chjm wrote:
我有個疑問 為什麼"雨遮"要算入權狀坪數?

雨遮的建築成本和樓板一樣嗎? 還是也可以站上去使用?

雨遮是怎麼來的呢?
雨遮本身是立意良善,可以讓牆面更乾燥,而且窗戶也比較不容易進水。
因為房子的梁都很粗,而且都比牆壁粗。所以牆面設置在最外緣以內的位置時,就會產生一個不平整的空間。
這個空間在戶外時,就當作雨遮囉。
示意圖: 我的文字圖失敗了~補上圖片



至於為什麼要登記,登記當然是越詳盡越好啦。
應該要問的是,為什麼要跟主建物混在一起當作房子的面積在賣?
這就要問問那些常常上電視的人啦!

yrna wrote:
台灣這點很奇怪買房子...(恕刪)



很簡單啊,你是奴隸,奴隸是沒有資格要求主人改變遊戲規則。

當然你也有機會脫離奴隸。

首先,你要有銀兩

接著,你可以進行政治獻金,這些立委會很樂意替你講好話

最後,你出來競選,當你當上了立委,並且得到黨的認可(肥水)就可以扭轉乾坤。


但是,想當然的,費了那麼大功夫,不僅僅公設要大家買單,我看公共建設也應該屬於該區的人買單才對。

yrna wrote:
台灣這點很奇怪買房子...(恕刪)


羊毛出在羊身上
水清則無魚。

規則越複雜越能鑽,
大公、小公、雨遮...。

羊毛出在羊身上嗎?
要是這麼簡單,
只算室內使用面積就好了,
和世界接軌,
反正建商也不會少賺,
大家都簡單又有效率。

問題是建商不會少賺又有效率又能和世界接軌的事怎麼不實施呢?




yrna wrote:
灣這點很奇怪
買房子有公共設施
但這要買家買單
買家買了卻不可以圍起來自己用
但是買家不是所有權人嗎?
如果政府規定公設比
卻要買家買單
似乎是在圖利建商
還是我認知錯誤了

沒什麼好奇怪,你有地可以用,但不代表可以用來蓋房子,

農地只能農用,
工業用地可以蓋工廠,學校用地就只能蓋學校,
山坡地還只能種樹/種草,若用機具開墾還會被開罰單。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很多人說國外是登記實坪
那很簡單一句話
有人覺得買國外的房子, 登記30坪就是買30坪
聽起來很合理
那請問, 樓梯的錢誰付?
誰要付蓋樓梯的成本?

所以, 如果還在說國外實坪, 台灣虛坪, 那就太遜了
其實都只是話術而已

國外的直接把公設的成本灌在實坪, 那不是一樣嗎?

每次聽到有人說要把土地登記改實坪, 就覺得是多此一舉
那樓梯要登記在建商那嗎?

反正一塊土地就這10個住戶擁有產權啊, 除了室內坪數
順便把公設也分一分啊, 當然有人說公設的費用太高
那建商最後把公設的錢都灌在住戶身上, 連他灌多少的成本都隨建商喊
還不是一樣


THE666 wrote:
a. 50坪(含公設20坪),一坪賣20萬,一共1000萬
b. 30坪(不含公設),一坪賣33.3萬,一共1000萬...(恕刪)

不管是內含公設或是不含公設
賤商一樣會漲價
只是一開始一下高於區域行情太多
比較不好賣而已

而公設是讓建商灌水賺更多的設計
像是雨遮這種鬼東西

如果公設對建商有利
為何之前想推實坪的時候
跳出來反對的都是建商???
  • 3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