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666 wrote:
至於公設怎麼來的,我...(恕刪)
大大說了很多正確的事情。
連用字遣詞都正確,應該是巷子內的人...XD
我在外面吃早餐的時候看到這一篇,還想說回家要不要來回答一下。
既然有大大說了這麼多,就推薦你的就好啦。
其他還有問題的話...真的用打字的很累。
有興趣的人乾脆私訊打電話問比較快...XD
---------------------------------------------------------------------------------------------
最後講一些情緒化的...
政府"放任"公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建商施壓啦。
不敢大刀一揮,讓房價原形畢露。讓市民看看台灣房價的真相。
公設是一定要登記的,登記的越詳細越好。這才能反映現況。
但是~不應該統一當作銷售坪數。應該只以主建物做為銷售坪數,其他的只是附加價值。
(汽車有沒有點菸器、音響幾瓦,會影響車價,但那只是附加價值。至於車門...大家都會有,但也有等級之分。)
chjm wrote:
我有個疑問 為什麼"雨遮"要算入權狀坪數?
雨遮的建築成本和樓板一樣嗎? 還是也可以站上去使用?
雨遮是怎麼來的呢?
雨遮本身是立意良善,可以讓牆面更乾燥,而且窗戶也比較不容易進水。
因為房子的梁都很粗,而且都比牆壁粗。所以牆面設置在最外緣以內的位置時,就會產生一個不平整的空間。
這個空間在戶外時,就當作雨遮囉。
示意圖:


至於為什麼要登記,登記當然是越詳盡越好啦。
應該要問的是,為什麼要跟主建物混在一起當作房子的面積在賣?
這就要問問那些常常上電視的人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