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欣╱台北報導】貨幣量化寬鬆政策若退場,全球「升息」腳步將愈來愈近,惠譽信評的金融機構評等副總黃嬿如昨率先點出,高房價導致房貸壓力增加,一旦再遇到央行持續升息,恐影響一般家庭的支出增加,且銀行曝險壓力也會升高。倘若利率升高200個基本點(即2%),恐發生類似2005年卡債風暴一樣,民眾還不出房貸的「房債風暴」,民眾和銀行都應預作準備。黃嬿如昨在「惠譽2013年亞洲區主權評等暨金融研討會」表示,國內銀行房貸與不動產相關曝險已到銀行總放款40%以上,在利率緩步上升之際,一旦央行開始升息,家計部門支出壓力就會增加。惠譽信評認為,高房價又遇到央行升息,除增加家計負擔外,也會造成銀行曝險壓力。房貸族提早規劃因應根據惠譽觀察,2005年卡債風暴時,家計部門在償還債務的金額,佔可用所得比重愈來愈高,而國內房價又從2010年逐漸攀高,房貸支出也跟著墊高。由於目前銀行房貸放款成數已縮至5成左右,假如利率上升50到100個基本點或許還好,但若超過200個基本點,房貸利率將飆破4%,恐達2005年卡債風暴水準,民眾有還不出錢的風險。黃嬿如表示,銀行或主管機關須注意,房貸寬限期若結束又遇升息,對收入影響會很大。不過近幾年央行管制下,平均銀行放款成數僅約5成,不像過去市場競爭壓力下,房貸放款成數常有7成或8成以上的放款數字。黃嬿如提醒,國內銀行業者的經營風險,也應盡早把房貸利率的調整狀況納入考量,盡早做好防範。
perahia wrote:現在信用管制這麼嚴格說真的銀行可以核貸給你表示條件都很足夠貸款人大概也不會因為升息繳不出來...(恕刪) 就算再嚴格,銀行也是用「現在」的利率跟條件核貸,銀行會考慮「未來」利率小漲或貸款人失業繳不繳得出來?銀行只要「現在」的狀況符合就好,考慮太遠銀行沒多少業務可以做。何況,要是跟銀行夠熟,原本貸不過的搞不好也給貸款人過了,更搞不好最後這筆就是升息後壓垮駱駝的那根稻草。再說,銀行看貸款人收入穩定,名下沒房或只有一間房,貸應該沒問題,殊不知,貸款人用人頭買了N間房,財務槓桿玩很大....應該還有很多小動作可以玩吧所以搞到最後,銀行說不定滿手房產,靠當包租公又多一比穩定獲利;更催生一個新經營模式,跟銀行關係好的人開租屋公司,專門幫銀行包租、代管這些房子
良心建意 wrote:【陳瑩欣╱台北報導】...(恕刪) 繼續po吧。我從2000年一直看到現在,歷經sars,2008雷曼,2010金融危機。房價還是一直漲。台北市有可能會緩跌,但是不可能跳樓腰斬。也就是跌不到你想買的那個價錢。油電不停的往上漲。物價不斷的膨脹。我是不知道所有東西都漲,要如何把房價降低?建商說:建材漲,人工漲,土地漲,什麼都漲。看空網友說大家都買不起,新聞每天報得20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奇怪!那裡面都沒人住囉,可是就是有一堆人買不起卻還是甘願租在貴死人的精華區那邊生活呀。比你有錢的人會買在那邊租給你們呀。那怎麼跌?我是沒各位大爺這麼厲害,可以預測房市。只是這種預測每年都po,每年都錯,,都錯十幾年了,還可以信嗎?就算遇到卡債風暴,金融風暴,所有房市交易凍結,又如何?只是仲介沒工作而已。少數斷頭,大多數都是凍結。記得只是凍結。因為那個時候空方都在等更低。因為整個企業環境都在裁員,無薪假,沒年終,沒訂單,不知道三個月後公司還會繼續經營嗎?每天上班都怕被叫進去收拾東西。除非你是老闆或是本來就是公務員,不然誰可以料到你會不會被裁?這個時候你還敢花個頭期款100~200萬,簽下600~800萬的貸款。真是勇敢。敢買的人現在也不會酷八房價太貴買不下手。所以空方也不敢出手買,還在等五折價。因為空方永遠都認為現在不是合理價這個時候敢出手的都是狠角色,身家本來就不錯。反而是被更有錢的財團或是投資客低價收購。過個幾年,又開始往上爬了。你只要不賣房子,永遠有機會漲價。但是沒買房子的,更買不起了。建商不是笨蛋。賣不出去幹脆說完售,隔年或是隔幾年又換個代銷,宣傳名字。案子每坪繼續多幾萬賣。建商會斷頭,對呀!有些會因為賺不夠故意倒閉,然後再去組另一家公司。倒楣的還是一般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