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ge9999 wrote:正解炒作實價課稅為假議題請參閱小弟拙作 沒錯!買賣實價課稅早已執行...可惜多數人不知也不願瞭解真相呵不過目前實價課稅,來源並非源自實價登錄(畢竟立法院當年通過時有此條件交換),而是源自建商提供原始買賣資料/銀行貸款紀錄/及房仲買賣紀錄...所以只有超過年限的買賣紀錄,才有可能免除實價補稅罰款的風險
colin_258 wrote:所以是要多少年前買的...(恕刪) 記得兩年前有新聞提到,會追溯七年內的紀錄,所以現在來說,若沒有擴大追溯,那就是9年內的會有風險囉剛查了一下,沒找到兩年前的新聞,但有其他的:國稅局下重手查稅 豪宅客補稅喊慘打房查稅 二年轉手三次成屋、預售率30%建案 第二波查緝對象因買賣成屋及轉讓預售屋之獲利所得,在國稅局尚未調查前,請儘速補報綜合所得稅,以免受罰
感謝樓上的說明如果9年的話自住客是還好,應該不會那麼快移轉...爬財政部網站:前揭成本費用如果無法提出證明文件,還可直接按照財政部每年發布的當地財產交易所得課稅標準來計算應稅所得那如果我說是「費用」(比如如仲介費、契稅、印花稅、代書費、規費、監證費或公證費,向金融機構貸款購屋的利息,以及在取得房屋所有權後,於使用期間內所支付屬於資本支出的修繕、改良、增置等費用等)無法提出證明文件呢?
Qn_of_swarm wrote:http://new...(恕刪) 實價課稅放心一定會課的而且不用改法律就把公告現值調成跟市價一樣就行了以前是公告現值 < 市價 所以 才有 浻可以 鑽~~~現在 調成一樣就行啦
早就該課了最近經濟成長率出來只有一點多%,跌破大家的眼鏡政府也該瞭解到貴族經濟是無法撐起整個國家的GDP一個年薪10億的CEO配上1000位月薪40K的下屬另一邊一個年薪5億的CEO配上1000位月薪91K的下屬哪一邊的經濟表現會比較好連想都不用想10億的CEO了不起比5億的多炒幾棟樓罷了
blessme wrote:沒錯!買賣實價課稅早已執行...可惜多數人不知也不願瞭解真相呵 很多小投資客聯盟也不知道~~報稅季節到了,已經有人頭開始跟聯盟鬧了!but雖然已經課了,但也不用太擔心,轉嫁給買家就是了~已經實施了,但你看房市都還沒崩。可見支撐多強,當然還是始創敗尤其是第六都桃園,在sunny大的指引之下一定一片欣欣向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