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房價開始上漲, 當時擔任國小老師的李幸長以自己之前曾經在建築業工作經驗的判斷, 認為房價要反轉, 於是就以將近160萬賣掉原來60幾萬買進的中和公寓(獲利超過一倍), 想說等到房價下跌之後再買更大的房子
結果房價沒有下跌, 反而一路走高, 賣掉房子一年多之後, 房價反而超過300萬, 等於當初賣掉房子的錢只能當作頭期款, 心裡越想越不甘願, 於是回到學校和同事訴苦, 發現和他一樣已經買不起房子的同事也有很多人, 於是號召同事並且和其他社會運動學者一起發起所謂的無殼蝸牛運動
李先生在當時主要有幾點思維上的迷思
1. 心態的迷思 : 自己想要賣高買低, 原本就是用投機心態去看待房市, 但市場預估失準反而舉著正義的大旗, 認真來說, 如果心態上是投機的, 不管你是多頭還是空頭, 心態都是一致的, 沒有誰比較高尚, 比較正義
2. 取樣空間的迷思 : 詢問的對象都是和自己收入相當的同事和朋友, 當時台灣經濟一片大好, 很多各領域的人收入都增加, 如果當時他問的對象是雷伯龍, 游淮銀, 陳由豪, 楊天生, 先不管這些人目前的財力和狀況怎樣, 但是就當時來說, 李先生得到的答案應該會是完全不同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