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身在台灣 買不買房為何變成人生痛苦選項


winyi wrote:
在台北辛苦十多年還跟學生窩在一起是多麼不勘
人生有多少個十年青春
我上台北三年存到第一桶金就回南部


每次休假回南部 的確很喜歡南部悠閒的氣氛

但是,同樣一份工作,我在高雄薪資約四萬,在台北可將近十萬,相差太多了

可以問問,你回到南部後 是從事甚麼工作呢?如何銜接與北部的工作的
剛好前幾天回了一篇張金鶚相關的文,就貼過來回應一下樓主。
──────────────────────────────────
人都是先有定見之後,才找專家學者的話來幫你自己背書的,當你覺得房價漲太多,不合理,這時有一個有號召力的人發表了看空的言論,你就會拿它來"強化"自己原本的想法,所以怪張金鶚教授害了你,算是找個替罪羔羊罷了,要不然同時也有看多的顏炳立,你為什麼不聽他的?

前1、2年有一個死多頭(頭像是老虎的那個)不斷的發文鼓吹買房抗通膨,每次都是引來一堆人發文撻伐,有人因為老虎大的發言而去買房的嗎?這幾年mobile01討論區大多是看空的論述,譬如4折論、人口紅利論、房價所得比、買不如租...等等,看空的論述比較容易引發共鳴,因為大家心情比較接近,不過講難聽一點就是相互取暖。

以前我有個做股票多年的同學講過一句話,股票套牢只是心痛,而且號子裡大家都能侃侃而談,也頗能自嘲,因為大家都套,但是股票少賺(賣太早),則是痛心,每次想到都要痛一次,也不會跟別人講。這幾年房價的不斷上漲確實讓一些有能力買,卻因為嫌貴沒買的人覺得痛心,以前20萬我都嫌貴了,現在30萬我怎可能會買?這樣的心情大家都可以體會,不過要解套,還是只能靠自己啦。

很多人越等越怕一買房價就下來,就跟等公車一樣,一等再等,公車就是不來,好幾次準備下手招計程車,就怕公車馬上就來,心裡著實煎熬,怎麼辦呢?解決的辦法就是,不care計程車錢的,等個幾分鐘公車沒來就搭計程車吧,不然就堅持的等下去,等到公車來為止。
────────────────────────────────────
hitradio wrote:
我想問,到底政府是怎麼了...
在政府多項政策"壓抑"房價之際,房價仍不斷上升
首先我想問問樓主,你為什麼認為政府是要打壓房價?

"人都是先心有定見之後..."

樓主再仔細思考一下,選擇性信用管制、豪宅稅、奢侈稅、收縮市場游資、實價登錄...這些種種措施的目的是什麼?為了壓抑房價?這是你的解讀還是人云亦云的?

hitradio wrote:
面對"理性"與"經驗"的交戰,我實在無法有個肯定的理由說服自己,我到底該信哪一個?
我提供一些個人的看法給樓主參考:
首先,不要再去猜測漲跌了。花這麼多心力去分析多空,卻忽略了自己要的是什麼!
在股市大盤大漲200點之際,仍是有許多股票下跌甚至跌停的,在大跌200點之際,仍是有許多股票沒什麼跌的,分析多空是操作指數的,指數是房子嗎?個股才是房子,分析個股才是你該做的。

買了怕跌,要克服這種心裡,就是找抗跌的標的。
什麼叫抗跌?這個就是功課啦,丟掉多空之後,你的心才有空學習房地產的功課。為什麼別人買房不用那麼麻煩呢?因為別人傻傻的就買了,不像樓主看太多、想太多、算太多...

很多人看房價只看絕對值,所以才會有「文山區買一坪快三十萬,瘋了!」這種說法出來,可是"比價"才是影響房價的關鍵,假如同時間景美一坪100萬的話,那文山30萬會瘋了嗎?要看價格合理性,就要拉到全台北市、新北市甚至桃園一起來看,因為有相互取代性,尤其未來捷運網路密集之後,區域的比價性會越明顯。

有些人喜歡只看房價的絕對值,所以才有所謂的房價所得比、租金房價比等等指標出來,張金鶚教授也是用類似的研究方法,這些指標不是沒有參考性,只是不能只看他而已,學術研究通常採用可以量化的數字來做,不能量化的就不看了,而偏偏那些不能量化的才是關鍵,這就是張教授的盲點。

要找會漲的房子不容易,運氣成分高一點,不過要找抗跌的房子,只要功課做的足夠,機率就高多了。

chang4432 wrote:
以版大的狀況來看
存點錢 回南部置產吧

一堆人喊台北生活不易 又一堆人往台北跑(身邊蠻多人的)


對我而言 南部居其實才大不易 工作性質的關係 南部工作月薪普遍偏低 這是現實的問題

在台北生活倒是還蠻愜意的 只是談到要買房 就會遇到我在文中所說的事情

買了賣買貴 不買又怕以後買不到
標題應該把台灣改成台北吧...
中南部房子這幾年雖然有漲
但也還不至於讓一般人買不起

我同學也是觀望了六年,越看價越高...
問他為何一定非要買在台北不可?
居然回說因為台北市房子最保值....最會漲....

其實想在台北買房的人心態蠻矛盾的
買前希望房子跌下來
買後期待房子年年漲....


hitradio wrote:
最近有意買房 鎖定大台北幾個區域看屋 用網路搜尋特定物件的歷史資料


台北居,大不易

想買房,先從便宜地區下手,再慢慢換屋買進台北市區....

買房也是一種理財方式,所以自己一定要接觸國際財經消息..

面對熱錢+低利率,房價本來就是易漲難跌了..

心有戚戚焉...
目前也為房事所苦壓~
到底該買?再等等?不買用租的?
真的房價下來,我想我也等不到...
因為一降價,就立即有人早一步比泥早一步接手了!!!
輪不到我~~~~~

ejan1969 wrote:
剛好前幾天回了一篇張金鶚相關的文,就貼過來回應一下樓主。


blockquote 感謝你花這麼多時間寫了這些文字

雖然這是之前沒聽過的論述 但至少能讓我多個思考方向來面對買房這件事

你說的的確蠻有道理的,希望有更多人能一塊用這樣的方式 理性的討論這件人生大事

cyc502002 wrote:
標題應該把台灣改成台北吧..


老實說 的確大台北才有這樣深刻的問題

但是 南部其實也不容小覷 剛好四年前我在高雄鬧區問了一間新建大樓 全新約三十坪 開價375,還有得談 現在呢?我就不寫明了,網路很方便 鎖定一個建案 攤開歷史資料就能很清楚高雄的房子 明明整體經濟沒有明顯上升 不少工作所得也未上升 但房價卻也是不斷上漲 漲的幅度也同樣超乎預期

尤其 台灣已經這麼小了 就別分你我他了 各地區的問題其實多少都會有連動關係的
hitradio wrote:
每次休假回南部 的確很喜歡南部悠閒的氣氛

但是,同樣一份工作,我在高雄薪資約四萬,在台北可將近十萬,相差太多了

可以問問,你回到南部後 是從事甚麼工作呢?如何銜接與北部的工作的

應該是說每個月能存多少錢才是重點
之前有個同事也是剛從台北回來
我也跟他說了相同的觀念
他回想當初在台北租雅房真是虐待自己
在台北房價沒得選都很貴
在高雄則可以依自己能力選擇便宜中古大樓或新建豪宅
甚至以前高雄縣的透天也比台北公寓便宜
有500萬預算大概有好幾百間物件可以選
如果在台北有存到一些錢
也可以考慮在比較好的點投資出租房補貼台北薪資收入差異
我也真的搞不懂怎麼會這麼多像樓主這樣成天在死胡同裡打轉的人

你會看股票分析師明天叫你買某某股票,明天就把全身家當丟進去,等著連拉三支漲停嗎

怎麼會根據張教授那種人口老化的推論,來判斷房價到底跌還是不跌

還自己認為很理性很有邏輯概念

這個世界上,值錢的只有好東西

有牛排館要定位排隊才吃的到

也有牛排館門可羅雀倒閉

真正購屋的理性是衡量你的生活圈

衡量你的需求,衡量你的購屋能力

購買你需要的,負擔得起的房子

多少人已經告訴你,值錢的是地段!地段!地段!

地段好,有發展性,其他什麼鬼話你都不用聽

就算那天被張教授猜中了,當真下跌了

只要你負擔得起房貸,那又如何

有高會有低,有低也會有高

總有一天,搶手的依然還是搶手的

奇貨就是可居

而不是坐在電腦前面猜阿猜

為何買房會痛苦

就是因為像樓主這樣的人

一方面罵房價高,罵投資客

但其實還不是怕買了之後房價跌

怕買的時候買在最高點

說穿了,難道你不想低買高賣嗎

張教授是一個有三間房的大學教授

我怎麼樣都不會去相信這樣的人所說的房價理論

因為人家的需求跟你的需求天差地遠

人家嫌貴不買沒差

你買不到有差沒差?

那些政策就更有趣了

正常來說,沒有人會賠錢賣東西的

奶粉照樣漲給你看

約喝咖啡?化妝品不調就是不調

這些政策最後只是通通轉嫁給下一手而已

你可以不爽可以不買

就繼續住雅房而已

看看是你賺的快,還是人家看心情開數字比較快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